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此后,中国的历代读书人在端午节当天必以吟咏诵读《楚辞》来纪念屈原,承续爱国精神,抒发高洁情怀!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也是楚国重要的*治家。
公元前年,秦国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
他虽两度遭到朝庭的打压和流放,但在楚国灭亡时毅然以身殉国。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如此难能可贵,不但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称颂,而且受到了世界所有人民的称赞。
屈原逝世周年,也就是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其他三人分别为:弗朗索瓦·拉伯雷、尼古拉·哥白尼、何塞·马蒂。
屈原这辈子,很“失意”,就是很不如意。
但他却活得很“诗意”,就是诗情画意。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屈原的评价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对待君主剖肝沥胆却被怀疑,对待国家忠心耿耿却被诽谤。
1
屈原是一个骨子里很骄傲的人,这和他生长的环境有关。
屈原出生在战国后期的楚国,并且是在楚国最最最鼎盛时期的“宣威盛世”: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楚国和中原的文化很不同,比如在对待颜色的问题上:
韩国崇尚木德,爱穿绿衣服;
燕国崇尚水德,举国上下一片蓝色;
魏国崇尚火德,结果全国一片红;
秦国人喜欢黑色!
只有楚国人喜欢五颜六色!孔雀是彩色的吧?我们就是骄傲的孔雀!
其中,最骄傲的一只孔雀,就是屈原。
关键人家也有骄傲的资本哪——
一来出身好,和楚王一个姓,都姓芈。
古代的姓氏和现代不同,“姓”和“氏”是分开的,同一族的人一个姓,但是根据封地的不同,又有了“氏”。
虽然都姓“芈”,但楚王的“氏”是熊,屈原的“氏”是屈。
二来形象好,“峨冠博带”(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衣服),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怎一个“拉风”了的!
三来有才华,他是第一个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诗人。
20多岁就把楚国民间祭祀神灵时唱的歌,整编为《九歌》。
在文学史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创造了一个诗歌流派:浪漫主义流派,后续比较有名的就比如诗仙李白。
2
司马迁评价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不但见识广,记性好,口才好,还懂得在乱世中如何治国!
屈原治国的宗旨很明确:
在内,推行变法,认为只有通过变法才能强大楚国;
屈原不是不知道,变法能强国,变法有风险。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强大了,商鞅被车裂。
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楚悼王死了,吴起被追杀。
对外,联合齐国对付秦国——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合纵”。
“合纵”就是弱国联合起来抵抗强国。
那个强国,就是指的秦国。
其他几个国家“合纵”,秦国就“连横”——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的弱国,逐个击破。
屈原不是不知道,那时魏国的纵横家公孙衍倡导的“合纵”策略刚刚被秦相张仪的“连横”策略打败,并且斩首合纵大军八万两千余人!
屈原此时想去拉拢齐国,然后联合其他国家再次形成“合纵”之势,难度该有多大!
在楚怀王的许可下,屈原毅然来到齐国,见到了齐宣王。
没错,就是那个成语“滥竽充数”里喜欢听合奏的齐宣王。
这位文艺范儿的齐宣王很注重发展文化,并且超级欣赏有才华的人,欣赏到什么地步呢?他可以迎娶四十岁还没有嫁人的著名丑女钟无艳为王后贤内助。
屈原不负众望,又一次拉起了“合纵”的大旗!
公元前年,齐、魏、韩、赵、燕的国家最高领导人齐聚楚国郢(yǐng)都(今湖北江陵县)。
在屈原的主持下,六国领导人歃血(shàxuè)为盟,祭拜祖先和天地诸神,发表了共同抗秦的联合声明。
3
如果在这里举行庆祝典礼,想必场面是这样的。
演出中首先要出场的是楚国人的爱神观众非常盼望的湘君和湘夫人,也就是舜帝和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著名的“湘妃竹”的传说就是取材于他们。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君和湘夫人约会,但是阴差阳错没有见面,湘夫人愁肠百结,她不禁唱道:
瑟瑟的秋风,渗透了我的心田;荡漾的水波,起伏在我的心间;而那纷纷的落叶啊,犹如我此刻不断下坠的心情……
由于这句用秋景来表现惆怅心境的诗,被后世称为:
千古言秋之祖。
然后就是掌管子嗣的“少司命”(类似送子观音)唱出那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这世上还有比“生别离”更令人悲伤、比“新相知”更令人快乐的事情吗?
演出到《国殇》时达到高潮,当雄壮的唱词配上低沉的奏乐,所有人一齐起立,为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致敬——
身既死兮神以灵,*魄毅兮为*雄!
他们不是神,可是他们即使变成了*,也永远都是英雄!
4
就在屈原一帆风顺时,他的人生发生了大逆转。
首先是被小人诬告,耳朵根子软的楚怀王居然就相信了,逐渐疏远了屈原。
然后有外强出现,这个人,是战国时代传奇人物张仪,他在楚国的朝堂上,对楚怀王承诺: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就把商於(今河南南阳淅川县西南)六百里之地归还给楚国。
屈原表示激烈反对,结果被贬为三闾大夫,从副总理变成了专管祭祀的小官和教授贵族子弟的教师。
楚怀王呢?居然迫不及待地先后派出两批使者跑到齐国宣布断交,为了表示决心,甚至还派人到齐国城墙下辱骂齐宣王。
结果张仪只给了商於六里地,说这是秦王给他的封地,取名叫“六百里”。
恼羞成怒的楚怀王向秦国宣战,齐国咬牙切齿地帮秦国一起来打楚国,楚国大败,不仅没有夺回六百里,反而丢失了六百里汉中,死亡近十万人。
楚怀王终于相信屈原是对的,他红着脸对屈原说:亲,麻烦你再跑一趟齐国,和他们结盟吧!
屈原临危受命,齐宣王竟然不可思议地答应了!
然而没多久秦惠文王去世,而后即位的秦昭襄王的母亲是楚国人(猜对了,就是芈月),楚怀王居然又一次和齐国断交,去结交秦国。
屈原强烈反对,结果直接被流放。这一年,屈原38岁。
就在屈原离开郢都后不久,秦国找借口联合其他国家出兵讨伐楚国,齐宣王这次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举旗积极响应。
屈原被流放四年之后,招架无力的楚怀王召回屈原。
就这样,屈原护送着太子来到齐国做人质,此时齐宣王已经离世,他的儿子齐泯王即位,齐楚再次结盟。
公元前年,秦昭襄王要楚怀王和平谈判,楚怀王终于强硬了一回,绝不割地,最终死在了秦国。
而后,太子回国即位,这就是楚国历史上的顷襄王。
屈原苦口婆心地劝顷襄王不要沉迷于声色,要励精图治强大楚国,果不其然,屈原又一次被流放。
那一年,屈原45岁。
这一流放,就是16年。
5
屈原被抛弃了,但他的心里自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为中国文学史书写了最光辉灿烂的一笔。
就在他被流放之后,他写出了伟大的*治抒情长诗——《离骚》。
离者,别也;骚者,愁也。
在长达句、个字的长诗《离骚》中,屈原描绘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人世间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天上的神灵世界。
在这两个世界里,他下见不到君王、上见不到天帝。
这都是他对现实世界深深的失望啊,于是只有在他想像出来的世界里,用“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岁月无情,草木在不断地凋零,美人的青春啊,终有一天也会一去不复返。
时光像流沙从指缝里溜走,而我屈原,空有一腔忠诚,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香草”,指贤臣、指人品;“美人”,指自己、指君王。
他穿的是用荷叶制成的衣服、荷花缝制的下裙:
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cháng)。
早晨,他饮用的是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他咀嚼的是秋菊初开的花瓣: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啊,谁又能真正忘却?他只好擦擦辛酸的泪水,感叹一下自己一生的艰难: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美*”的理想,一定要做一个贤臣,骑着千里马纵马奔腾,为君王开启圣贤之路!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只要是合乎心中的理想,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明明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但是,我将不遗余力、全力以赴、上下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然而,屈原再也不会实现他的理想了。
公元前年,秦军大举南下,势如破竹,攻占郢都,这座美丽的都城一夜之间变为废墟。
6
还在外流浪的屈原听说郢都失守的消息后,痛哭失声。
公元前年五月初五,63岁的屈原穿上他最喜欢的五彩衣、头上戴着高高的帽子、腰间配戴一把宝剑向汨罗江走去。
一个渔父大声喊道:“那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你的脸色看起来那么憔悴呢?”
屈原道:
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
渔父划着小船,大声唱着歌走了: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他实在不明白:水清了就洗洗帽子,水浊了就洗洗脚,清与浊,能有多大影响?
这个世界有一种人,他们的信仰别人永远不会懂,那就是: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此刻的屈原已经决定,如果自己此生再回不到郢都,就让灵*也在外漂泊流浪吧!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当屈原投江的消息传来,人们纷纷跑去打捞。
湛(zhàn)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兮归来,哀江南!
(《招*》)
清澈的江水流潺潺,岸上的枫林成片片。极目四望人不见,春色虽暖心中怜。
灵*啊,你回来吧!回来吧!再看一眼我们的大江南!
7
屈原提出了“美*”的*治理想,即“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为了这个理想,他对国君要求严格,一定要做一个明君。
为了这个理想,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定要做一个贤臣;
在“楚才晋用”的战国时代是没有“爱国”这个概念的,很多人为了个人的功成名就,哪里有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就去哪里。
屈原不是没有机会,齐宣王屡次向他伸出橄榄枝,都被他拒绝了。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死后,一些风俗保留了下来。
赛龙舟,意为拼命划船去打捞屈原;
包粽子,意为怕江水中的鱼儿啃噬屈原的遗体。
无论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现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一定是为了纪念屈原。
每年端午节,屈原的名字都会被许多人提起,
但是,请务必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纪念他,是因为他骨子里的那份骄傲与浪漫: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纪念他,是因为他对国家有着始终如一的挚爱,矢志不渝的忠诚。
纪念他,是因为他为中华民族传承下来了一种宝贵的精神。
这种精神,已经渗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这种精神,必将——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8
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些传世经典吧。
《橘颂》,那是他年轻时为自己最喜爱的橘树写的赞歌:
喜欢橘树,不为别的,就为它专一、独立、不随波逐流。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屈原很想给楚国的命运占卜占卜,可是脑子里忽然冒出太卜的一句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卜居》)
有时候占卜也不见得有用,尺有它的短处,寸有它的长处,无论是人的智慧还是神灵的预言,都不会给你完美的答案。
当心中充满痛苦和纠结的时候,相信谁都不如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他向上天提了多个问题,名为《天问》,可惜得不到上天的回答了。
他永远不会知道他的这篇文章因为涵盖了天文、历史、地理、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及他瑰丽的想像,会被后世称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