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王鑫方大丰通讯员余莎12月2日,湖南省岳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岳阳市推进“产改”工作汇报。会议提出,要推动“产改”工作在全省有影响有地位,进入一流行列。
一周前,岳阳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组长汪涛提出,要“健全产业链、专业链、人才培训链全链赋能体系,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密集聚焦“产改”工作,持续掀起“产改”热浪,无疑是岳阳市大力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市成立了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委*法委书记汪涛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喻文任第一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等8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市教体局、市科技局等24个部门相关负责人为联络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市总工会。全市13个县市区均成立了产改领导机构。
“‘产改’责任分解到各成员单位,每月一督促,每季一调度,半年一述职,并纳入考核重要内容。”市总工会副主席、市产改办副主任谢专一介绍,“产改”各成员单位和联络员加强协调、上下联动。市委改革办将“产改”纳入重点督查内容,并于今年7月至8月,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产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并进行了通报。
今年7月,岳阳市派出21名“巴陵工匠”,参加湖南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巴陵工匠”选拔计划系岳阳市委市*府重大项目——巴陵人才工程的重点子项目之一,被纳入市委人才工程以及岳阳市“十四五”规划,连续6年每年开展选拔工作,并每人资助2万元,选拔出了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声名日隆的“巴陵工匠”大军。
前有“巴陵工匠”立标打样,后有岗位练兵。以全市各工业园区、重点工程项目为引领,让产业工人在竞赛中“见真功”,去年以来,该市共举办多项职业技能竞赛,参加各类竞赛的职工超40万人,产业工人走上赛场、磨炼技能。
此外,岳阳市还大力推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举办母婴护理、焊工、叉车等技能培训班多期,造就一批有专业技能的新型就业劳动力,帮助6万多名产业工人和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岳阳市注重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出台“职教十条”,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江县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开设“辣条班”,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技能人才;汨罗市内企业积极与职教中心合办“定向班”,实行“车间课堂化、课堂车间化”订单式培养技术工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从湖南理工学院、中南工业技师学院等组织名教师赴企业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如今,一大批产业工人后备军逐渐走上社会舞台,一大批技术明星和能工巧匠成为岳阳打造七大千亿产业和“12+1”优势产业链、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的有生力量,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等新时代产业工人,成为乡村振兴技术带头人。
“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我们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锻造更多的巴陵工匠、能工巧匠。”岳阳市总工会*组书记、副主席彭公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