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端午》━苏轼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璧醉佳辰。
一番红粉为谁新。团扇只堪题往事,
新丝那解系行人。酒阑滋味似残春。
端午时节“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其中“端”为“初”解,《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而“午”又作“五”,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中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有别名近30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午日节、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龙舟节、龙日节、天中节、地腊节、躲午节、当五汛、解粽节、粽子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端午节别名多,说明端午习俗起源的多样和庞杂。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时节????????????????????走进六月,迎接端午,在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歌赋的晕染下,临摹一池烟雨,一笔一墨,写尽人间离合悲欢,唱离歌一曲,汨罗河畔,天地苍穹,追忆那遥远的年代,圣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气概,一句一字留书《怀沙》,抱石投江,惊涛骇浪,留千古绝唱。“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自古传承的端午习俗,主题是纪念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时至今日,纪念屈原也成为爱国情怀的一种表达,同时也包含了人们迎祥纳福、祈盼安康的美好愿望。路漫漫,吾求索,看过《离骚》《天问》,阅过《九歌》《远游》,文字走进心里,感悟屈原的一世豪情,半世凄凉。《上下求索》的经典传颂,龚琳娜与老锣将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搬上舞台,让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声音与这段文字碰撞,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生如朝露,白驹过隙,人生就是一处舞台,每人都有一场大戏,悲也好,欢也罢,终有散场。行路难,我今归。江湖远,庙堂巍。马怀哀,仆夫悲。国将倾,社稷危。奏九歌,幽兰佩。长嗟兮,江泮谁?离骚恨,千载悲。纪念屈原,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和驱除疾疫是端午最为核心的文化内涵,爱国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当下,做好自己、家庭和工作场所的防疫就是爱国。防疫和爱国恰恰是端午的核心文化内涵,看看今年我们的端午过得多实在,我们不应该有什么遗憾和不满呢?中国防疫的不断胜利,有利中国这种文化理念的世界性传播,对民族文化的弘扬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你的行为和努力价值意义非同小可。加油,亲爱的朋友们、家人们,战役必胜,端午依然安康,依然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人生路上,活着就是最好的活着。????????????????????
端午时节,已近仲夏,有的地方喜食凉粽子,北宋诗人张耒《失调名.端午》——“冰团水浸砂糖裹,透明解黍菘儿和”,描写的则是吃凉粽子的情形,凉粽子吃起来清爽滑润、消暑生津。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粽“是在花香弥漫的五月,”粽“是在深情款款的端午,”粽“是想起情投意合的朋友,”粽“是想给你美好的祝福。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房,饮雄*,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出门望、麦儿*,赛龙舟、好儿郎,又到端午,其乐融融,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之象。斟一杯浊酒,吟一首楚辞,踏一程山水,依汨罗江边,观龙舟竞技。摘一把苇叶,洒一把雄*,围庭院桌旁,享田园风光。捧一缕初夏的阳光,迎着扑鼻的棕香,踏上离岸的龙舟,端午安康!
作者:晓溪有话说,执笔于海口,本文为原创,若需要转载请联系本人。晓溪有话说,是一位来自湖南的深圳人,爱好写作、旅游,喜欢传统文化,想通过自媒体生态传播许多已被年轻人忽视的传统文化,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温馨提示:
备注: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您想欣赏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