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峰
今年端午节煞是热闹,一下子又撞上了舶来的父亲节、互联网新贵京东缔造的购物节,三节同庆,皆大欢喜。当然最高兴的是刘强东和奶茶妹妹,赚得盆丰钵满。(注:谷歌投资京东)一时间,似乎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又焕发了生机。
仔细想一想,这是端午节原来的过法吗?这又跟传统的端午节有多大关系?记得小时候,我过端午节的目的就是一个:吃吃吃。但不是吃粽子,更也没有想到纪念屈原他老人家。老家吃的是一种叫“耙”的小麦粉蒸的食品,端午节前十天就开始忙活了,到处采摘耙叶,磨粉,和粉,做耙,蒸耙,到了端午这一点,全村全乡都弥漫在耙的香味里,也都提着耙走亲串友,不亦乐乎,就这样一直要吃到五月十五才消停。现在想起来,不禁又咽了一下口水。
我想在以前,端午节(包括其它传统的节日)在每个地方估计都不太一样,但各有各的精彩和味道。但到了现在,消费经济已经成了主导,尤其是互联网经济比重越来越大,传统节日沦为商家的推销的道具,全国各地也越来越趋同了,这是该弹冠相庆还是要垂足叹息?
但看起来咱们平头百姓还是很坦然接受这一改变,昨天我有一个住房需要装柜子,跟一个装修工约好了,等到八点,装修工才在另一家忙好后赶过来,还把自己一双瘦瘦的小儿女带来帮忙,准备要捋起袖子忙活一宿,我问他回不回老家过端午,他头也不抬就说道:不回去了,干活挣钱要紧,明天上街耍耍,买几个粽子吃吃就算过节了。
江峰老师夹叙夹议,结尾一段白描是不是让你觉得“学到了!”
今晚要补作文的
都可以用到啊!
那我们再看看其他老师从端午联想到了什么?
项公子
端者,始也;午者,五也。端午,带着兰芷清芬和《楚辞》苍茫,背负华夏的古老记忆,从时间深处沿着汨罗江行走了两千多年。那些一代代流传的习俗,那些流淌在神州文化血脉中的故事,年复一年在仲夏时节,重现先民曾经芝兰为配的风骨,也唤醒我们儿时的温暖时光。
从屈原的《离骚》开始,几千年来,芝兰为配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俗。每年端午,母亲们都会把绣成五*的精美香包缝缀在我们衣服上。幼时以此为美,如今回想起才明白,这不过是仰慕屈原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希望我们长大后也能成为有品性的人。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善吃的中国人总能在不同的节日里换着法子做出不同的食物。而端午的宗旨无疑就是吃粽子。买着便利店速食的粽子,记忆里的旧时光便重温了起来。淘米、包粽、蒸煮;熟透的蜜枣,流油的咸蛋*;清甜的糯米······厨房中祖母忙碌的身影在晨光熹微里渐次清晰,裹粽时手臂有力的律动也宛若一首歌谣。它们化作一份粽子的清香,穿过记忆,翻山越岭而来。
汪曾祺写端午时曾写过:“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寥寥数语道尽了人间沧桑。走过这许多的路,故乡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更生动,曾经的味道随着日月的打磨更纯粹。有时我们怀念的不仅是这枚鸭蛋的滋味儿,更是怀念陪我们吃下这枚鸭蛋的故人和拥有归属感的故乡啊。
沈从文的《边城》中,端午时候小小山城热闹沸腾,连赛龙舟这古老的习俗也有了英豪之气。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辈辈相传的家国情结。
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多少人心中,还是那个夏日的早晨:阳光照在窗户上,细风摇曳着树枝,院子里鸟语花香。朦朦胧胧的梦中,母亲围着围裙端一盘新出锅的粽子。这时,父亲刚好抱着一搂艾草进门,艾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他们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这一年要无病无灾安安康康啊。
项公子每次出手,都是直接可以让大家当范文的……节奏
那么最近频繁亮相的王汝成,TA又写了啥?
王汝成
今天是端午节,也是三天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子曾经曰过:“不带放假的节日不是好节日”,在这最后一天我们愈加感谢端午节,在此向大家道一声节日快乐。没错,是端午节日快乐,不是端午安康。
之前说了那么多年的节日快乐不都好好地嘛,为何最近几年画风一转突然变成端午安康呢。百度了一下,据说是因为端午节申遗成功后,有专家表示要扫扫盲,不是所有的节日都可以互祝快乐,端午节是祭祀屈原的节日,所以只能互送安康。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专家好厉害,连节日祝福什么都可以规定。又搜了一下,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两文中考证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是早于屈原的。
时隔千年,节日也是发展变化的,就算端午节刚开始跟屈原没什么关系,但它能让我们现在多了解一个大诗人、有甜粽子和咸粽子吃、有龙舟比赛看还不知足嘛!?就连端午节假期,也是最近十年大家才开始享受(端午节在年首次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在年申遗成功)。放假才有机会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包粽子、吃小龙虾,外加今年还可以看世界杯,这简直就是我向往的美好生活啊!你不以为然?想想罗志田教授写过的:“以前老人说,亲戚朋友是要常走动的。过去对此不甚理解,且一直以为,是真朋友,不见亦如见。到了朋友只能梦见之时,才顿悟“常走动”的意义。亲戚朋友如此,历史和传统亦然。”全文见: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骊时一弄。
犹懵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