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虽然已经驾崩,但是他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他的同时代人和晚辈们还要在他精心打造的这个舞台上开启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今天的主角是陈胜、吴广这两个雇佣农。
以前的初中课本有一篇重点课文《陈涉世家》,讲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事情。
乍一看“陈涉世家”这个标题,看不出来讲的是什么。不了解历史背景的,会以为这是一部家谱,或者一部穿越小说的书名。陈涉,就是陈胜,字涉,古人惯例不直接呼叫名,而是称字,所以现代人即使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也不一定熟悉陈涉这个名字。世家,是先秦的贵族门第。
司马迁写历史,王朝和皇帝用“本纪”,诸侯和贵族用“世家”,普通人用“列传”,陈胜被放在与张良、萧何同等的“世家”地位,并非其出身高贵,而是他的功绩可昭。
《陈涉世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成语和格言,当然是陈胜、吴广的功劳,也是司马迁的功劳。
这篇文章以前被选入中学教科书,却不是因为它的文学地位高超,而是以前的阶级斗争史观要求这篇文章必须被铭记;
同样,这篇文章被撤出语文课本,也不是因为它的文学水平受到质疑,而是意识形态重点的变化,维稳时代绝对不需要如此饱含激情的文字。
司马迁在这篇文章中注入了极大的激情,除了高举陈胜以贵族之尊,全篇文字,就连其中罗列人名、地名时都洋溢着一种不可遏制的激动,仿佛亲临前线,为众人实时报道这场持续了半年的战斗。
所以作为秦始皇故事的尾声,讲述这段历史,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顺着司马迁留下的那些名言来一场旅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苟富贵无相忘
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公元前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12年以后。此时的陈胜、吴广肯定都是成年人,并且他们还以戍卒小头目的身份从安徽前往北京,吴广又是很受大家拥戴的首领,颇有威望,可以合理假设他们正值壮年,30岁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俩人出生的时候,还是战国末年,他们的儿童时代和青少年时代,基本是在战国时期各自本国本地成长的。那么,陈胜、吴广是哪里人呢?这个问题还挺关键。
吴广是陈郡阳夏人(今天的河南周口太康,位于河南东部),楚国人,这一点没什么争议。西周时代的古老诸侯国陈国,在春秋末年被楚国吞并,到吴广的年代,这个地区已经由楚国经营两百多年,属于非常稳固的“淮楚”地带。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楚国的情况。
提到楚国,一般人的印象都是荆楚,想到的是荆州、江陵、湖北这些地名。这是楚国在西周和春秋崛起的大本营,也就是江汉平原。
楚国北上争霸,占据南阳盆地,南下开拓,占据洞庭湖平原,后来往东与吴国互磕,势力到达过长江下游的太湖平原和长江以北的淮河平原。
到了战国后期,情况变化了,崛起的秦国在西边各个方向对楚国形成巨大压迫,从武关出来可以威胁南阳盆地,从汉中出来直接威胁江汉平原,从巴蜀沿着长江出来也是直接威胁郢都,双方在西南的贵州还有争夺。
楚国全盘溃败,前年,白起占领楚国都城,焚烧楚国祖坟,楚国丢掉了“荆楚”,迁徙到东边的“淮楚”,都城就在陈。
大诗人屈原就是在这场屈辱的战争之后投河自尽的,地点是在楚国核心地带洞庭湖平原的汨罗江。
不过这并不是楚国亡了,楚国依然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它把基地放在淮河流域,往北灭掉鲁国,往南灭掉越国,所以实力犹存。
谨慎的王翦认为必须用60万大军才能灭楚,遭到嬴政的嘲笑。
所以,项羽生于泗水郡,长于会稽郡,是楚人;刘邦生于沛县,也是楚人;吴广是陈郡人,也是楚人。
陈胜呢?比较复杂。他的出生地“阳城”,可能指好几个地方:河南郑州登封、河南周口商水、河南南阳方城、安徽宿州宿县,如果是后面三个中的一个,陈胜就是楚国人,和吴广、刘邦一样属于淮楚;如果是登封,就是韩国人,但也与楚国北边离得很近了。
从他后来举的旗号和人们对他的认同来说,陈胜是楚国人的可能性更大。
陈胜、吴广年轻的时候都是雇佣农,帮地主家打工的,但是他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苟富贵无相忘”就值得玩味。
要是往前一百多年,战国中期,最底层的雇农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他们不敢做这样的梦。时代变了。
贵族日渐没落或转型;士人崛起,游走于各国;农民凭借耕战之功,尤其是在秦国,可以为自己挣得上流人的地位。
▲陈胜“辍耕之垄上”
下回名言预告:大丈夫当如此也彼可取而代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