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大人
0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这是余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首诗。
下午听闻余先生不幸仙逝的消息,享年89岁。心里万分悲痛,昨天刚过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余先生在南京出生,并在这里度过最美好的童年,跟南京这座多难的城市有着解不开的清结。
不曾想,竟在一天之后就跟我们阴阳两隔。先生晚年鹤发童颜,一幅仙风道骨的模样,其诗歌和散文,仿佛是发自智者的语录。
朱炳仁先生这样评价他的诗歌:
把艺术当做诗来做,把诗当做艺术来做。
02
余光中,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人。在他幼时的回忆里,父亲总是很忙,担任国民政府海外部职务,长期从事侨务工作。
母亲孙秀君,江苏武进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童年,余光中总是依偎在母亲的怀中,静静地等待迟归的父亲,直至暮色苍茫。
那时他常被母亲带回常州老家,他有三十多个表兄妹,大伙众星捧月围着他嬉戏。“记得小时候,在江南,秋天拾枫叶,春天养蚕。”
所以,他的童年过得有声有色,并不孤单寂寞。
小时候,在他的记忆背景上,描摹着这样一幅画,“江南烟雨,流水人家”是抹不去的色彩。
9岁那年冬天,日寇围困南京城,制造了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余家为了躲避战乱,也离开了南京,父亲随政府前往武汉,他和母亲回到常州娘家。
随着战局扩大,余光中的静谧童年提起终结,从此过上了流离失所的日子,他也一夜之间长大。后来转到上海法租界,寄居在一位长辈家中。
对于这次逃难,余光中曾经这样描述:
两次世界大战的孩子,抗战的孩子,在太阳旗的阴影下咳嗽的孩子,咳嗽,而且营养不良。南京大屠城的日子,樱花武士的尖刀,把诗的江南、词的江南砍成血腥的屠场……
后来国民政府迁往重庆,父亲指示他们汇合。九死一生来到陪都,余光中朦胧地意识到,国家强盛和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
在四川这几年,他遍读身边可以找得到的书籍,《三国》、《水浒》、《七侠五义》、《西厢记》等,尤其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
他的童年既有江南的妩媚,也有血与火的梦靥。在他的心中,家国情怀不仅来自于血与火的时代,还来自脚下的乡土和身边的百姓。
03
在艰难时局中,他也在健康快乐成长。多年以后,他总是忘不了那一段蜀山蜀水的岁月。
四川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有道是:
天下诗人皆入蜀,蜀中风物尽入诗。
他曾说:“蜀者,属也。在我少年记忆的深处,我早已是蜀人。”
他曾经离诗仙那么近,后来创作了《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战后,他进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大,大学期间,发表了第一部诗集。
解放前夕,他和母亲去了台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并先后在台大,政大、香港中大等任教授。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他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变化轨迹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如他自己所述,
“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大学大师梁实秋对他有高度称赞: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04
年,19岁的余光中随父母回南京,在一位姨妈家中,巧遇后来的妻子范我存。
年轻时的范我存,皮肤白皙、五官清丽,虽外表楚楚可怜,却有着外柔内刚的性格。
后来两家都去了台湾,但互相都不太待见对方。余家顾虑范我存身体不好,范家看余光中有点书呆气。
两个年轻人不顾长辈的反对,慢慢地发展成了情侣。他们两个其实有很多共鸣话题:都是江南人,都在四川避难,说着一口流利的川话,他们经常在一起谈音乐、绘画、文学和看电影。
在她眼中,他才华横溢、内涵丰富、富有同情心。当然,他也从她哪里得到了一些艺术上的启发。
余光中每次投稿,一定先让范我存欣赏。他后来翻译的《梵高传》,就是她介绍认识的。
她了解我,对文学艺术富有敏感和品位,这是最吸引我的特质。
年,他们喜结连理,大摆15桌喜宴,宾客中有梁实秋、夏济安,还有蓝星诗社的诗友等。
范我存是一个相当称职的太太,把家里搭理得井井有条,余光中才能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作上。
她这样评价丈夫:
结婚后,他百分之百相信我、依赖我,虽然他不是常会说甜言蜜语体贴的丈夫,但是他用行动来表示对我和孩子的爱。
礼尚往来,他也这样评价太太:
她的优点很多,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我们能契合,而且她能充分与我的事业和朋友融成一片。我们不但有共同的兴趣、嗜好,又有共同的朋友,婚姻怎么会不稳固呢?
他们都很懂夫妻相处之道,彼此分工合作,琴瑟和谐。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余光中的“婚姻之道”: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一对一的民主,和一加一的自由。
这简直就是夫妻相处的“圣经”,值得我们深思。余先生的话暗合了《圣经》里的精义:
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05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
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
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
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
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
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
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
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
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理想会使人出众。
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忧。
理想纯洁你的气质,
而最美貌的女人也会因为庸俗而令人生厌。
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
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
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绝不可怜。
在貌似坎坷的人生里,你会结识许多智者和君子,
你会见到许多旁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
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彩。
不要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
不要为某种潮流而改换自己的信念。
物质世界的外表太过复杂,
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绝虚荣的诱惑。
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
它往往不能带给你尘世的享受。
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
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
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
我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人。
这是余光中最知名的一首诗《写给未来的你》,这是他对孩子最好的寄语和期望。
有人说,这是一个坚持理想且有高尚品格的人,才能写出来的话。
如果不是在浮华的尘世始终恪守原则,匡正自己的品行,又怎么会对理想主义者将面对的人生问题,有如此细微周到的嘱咐。
06
余光中与大陆有着很深的缘分,他热爱并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由于时代和个人的经历,他骨子里更多地烙下了儒家的入世和担当。在古代的诗人中,他最崇尚屈原和杜甫,钦佩他们那种心忧天下的胸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自蔡英文当局上台以后,他就曾公开抨击民进党当局的“12年国教课程纲领”。他支持并呼吁课纲抛开文白之争,并明确表示:
如果把文言文抛掉不用,我们就会变成没有记忆的民族!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的名字已经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史册上。
最后奉上余先生这首《当我死时》,以示纪念。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