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初中写景抒情诗练习教师版
TUhjnbcbe - 2024/9/11 1:25:00

初中写景抒情诗练习(教师版)

春日偶成①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②偷闲学少年。

〔注〕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②将谓:就认为。

⑴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请简要描述。

⑵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请简要赏析。

答案:⑴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柳丝飘拂的春日景色所感染。(2分)

⑵这首诗描绘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其中“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3分)

浣溪沙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②耦耕,指两人各持一耜(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2、运用比喻,“光似泼”极言光照足,“气如熏”表明香气浓郁;

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

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

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1.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不矛盾。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鸟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拟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论”天阴天晴。(“想像”亦可)

夸张。尾联并不是说行者真的喝多了酒,需要解酒困,而是用“唤醒三日酲”,表现山色的可爱,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

答案:

1.雨后,一群耕人,他们正在小树林的土堆旁,扶着耒交谈着。花朵经春雨的润泽,竞相开放,娇艳美丽。而花丛外,鸥鸟拍打着翅膀,时而飞起又时而落下,悠然自在。

2.由春雨带来的喜悦之情。全诗均写春雨带来的“喜”意,但“喜”意不曾显露在字面上,而是蕴蓄在意象之中。一二句诗从侧面落笔,“语”字和“落”字含蓄的描写了耕人、鸥鸟因春雨而带来的喜意;三四句诗从正面点题,诗人由眼前之景想到入春以来究竟下了多少春雨,作者发现塘水已经溢出,可以行舟了。诗人心头之喜也必似水一样溢出。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写出诗人闲适的心情。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首联隐居环境的静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颔联颈联的“鹤”“松”“竹”“莲”等意象写出了诗人高洁情怀,尾联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①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

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③床敷:安置卧具

1.前三联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试作简要分析。(3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1、隐者。从他居室周围的环境看出:坡路上林树翳翳,圆屋前枝叶交盖。这绿荫蔽天的环境多么安静和可爱,连圆屋也显得更深远和荫蔽了。从他日常起居看出:有时安闲地坐在床敷(坐具)上憩息,有时着履策杖去探幽寻胜,过得是悠闲自得的生活。

2、表面上,作者和北山之鸟一起过着恬淡闲适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实际上只有北山鸟给他好音,慰藉她的孤寂,流露出诗人胸中的举世无人相知的痛苦和愤慨。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歌写出了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诗的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3.“边烽不过秦”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1.首联、颔联描绘了僻远山村幽静的环境,写出了行人日落时分仍在赶路、尚无处投宿的忧惧心理,尾联写出诗人远远看到山村人家的喜悦之情,“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2.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3.表明山村幽静的环境是由于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坠”“泉响”“鸟喧”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诗人以动写静,或反衬。用露、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营造出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从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愁苦。

2.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

答案: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伤感之情。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二月二日①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

②手法:拟人、对偶

2、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蔡家亲:表亲晋.张华《博物志》卷六《人名考》:“蔡伯喈母,袁公(熙)妹曜卿姑也。”

后汉学者蔡邕的母亲是袁公(熙)曜卿之姑,所以蔡袁是姑表兄弟。后遂用为姑表亲之典。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黄叶树”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富有艺术感染力。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①此诗是元和十年(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1.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

1.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画面。

2.“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8.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8、比喻。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的花草树木。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离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

9.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9、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2.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日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的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手法: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写景抒情诗练习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