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姓屈,姓芈(芈读如米),是楚国人,而且跟楚王室是同宗同姓。
而屈原凭借其历史故事、
文学贡献和自身高洁流传于后世,简直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注:中国“端午节”于二零零九年申遗成功,成为首个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屈原是楚国的官员,擅长辞令,所以他对内负责政令、对外负责外交。但不管是修订政令还是主持外交,总是会有政见不同的人。
比如,楚国的外交联盟问题。
一个身处乱世的诸侯国想要立足并发展,就需要发展的资源和空档期,也就需要缓和的外交关系,那么是“联盟小国手拉手”呢,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一部分人持前者观点,一部人持后者观点。而屈原是前者,楚怀王是后者。
历史证明:楚怀王是错的,因为这棵大树并那么好靠。
这棵大树就是,秦。
后来,秦国和楚国结成婚姻,秦王邀请楚王赴宴,屈原担心楚怀王的安危进谏制止,但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觉得“不要辜负秦国的一番好意”,最后楚怀王认可了小儿子的观点。
历史再一次证明:楚王又是错的,而且这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楚怀王下世,其大儿子继位,史称“楚顷襄王”。从此,屈原和现任楚王弟弟子兰之间的矛盾和怨念便是公开的秘密了。
最后,屈原在子兰和上官大夫的共同作用下,被放逐。
放逐后的屈原披头散发,面色憔悴,在江边漫步,口中还念念有词。
江边的渔父见此问道:「这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到了如此地步?」
屈原答:「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就到了这个地步。」
渔夫又说:「一个有高境界修为的人,对事物的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能够圆融、与世推移的。所以,又何必与世俗为敌,遭致这般的命运捉弄呢?」
屈原答:「如果世俗都是污秽的,那我宁愿带着我的高洁长眠于这江流之中。」
众所周知,屈原并没有食言。
那么,一位热爱自己国家、自表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沉江自杀的官员,就足以流芳百世了吗?
其实,更重要的是屈原在文学上的成就。
什么成就?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长诗。“骚”,是忧愁的意思,“离”通“罹”,遭遇的意思。所以,“离骚”的意思,就是遭遇着忧愁(encounteringsorrow)。
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
其一,以三言为基础,代表着南方文学的起源。
这首诗完全可以代表当时的南方文学,一改北方文学《诗经》中的“二二句式”。其中的句式以三言为基础,往往是三个字加语气词再加三个字,或者是,六个字加语气词再加六个字。
比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正是这种句法的拓展和语气词的作用,就形成了一种活泼灵动、飞扬飘逸之美,与北方文学《诗经》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形成了一个互补,也为后世基于“二加三”发展起来的“五言”奠定了基础。
(注:更多关于四言《诗经》和三言《离骚》,详见第期《从二言、三言到五言、七言》。)
其二,《离骚》开创了“香草美人”的喻托。
什么意思?
香草,就是有香味的植物,比如,江蘺、白芷、泽兰等。屈原写自己身上佩戴着江蘺和白芷,将秋兰织成绳索悬挂着玉佩。美人,美在她的眉毛,美人的眉毛像飞蛾的触角一样又细又长又弯,称为“蛾眉”。
所以,屈原写自己佩戴着“香草”,拥有着众人羡慕的“蛾眉”,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忠贞高洁和出众的才华。
那么,自身高洁和拥有才华又怎么样呢?
结果却遭人谗言而被排挤。
所以,后世作品中但凡出现“芳草”、“香草”、“蛾眉”、“美人”等词语,往往蕴含着“忠贞”、“高洁”的意思。
比如,张九龄的《感遇》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意思是,兰花、桂花自身就是芳香的,并不是奢求别人的青睐而芳香;
比如,北宋苏轼的《蝶恋花》
天涯何处无芳草。
意思是,虽然我被贬惠州,但是我内心的忠贞是不会因为身居何处而改变的;
再比如,南宋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天涯芳草无归路;
……
蛾眉曾有人妒;
意思是,当下的状况是,作为芳草却无处可归,天生蛾眉却引人嫉妒。
当然,虽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遭遇下对“香草”、“蛾眉”的态度不完全相同,但是“香草美人”喻托的意思和《离骚》依然是一脉相承。
其三,《离骚》创立了“悲秋伤逝”的传统。
“悲秋”指的是在秋天看到草木凋零而让人感到悲伤;“美人迟暮”,指的是美人随着岁月流逝面容衰老,也让人顿生感慨。
那么,诗人真的是心疼草木,真的在意衰老的容颜吗?
不是的。
是通过草木的凋零、衰老的容颜联想到生命的短暂,而在这短暂的生命里自己的才华和志意却不能有所实现。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是“有才又有志”:如果没有能力,可能不会感慨;如果没有志,那么感慨而不那么痛苦;只有既有能力又有志向,但来日无多,才会既感伤又痛苦。
总之,草木零落,美人迟暮。“伤春”就是“伤自己”,“悲秋”就是“悲自己”,“美人迟暮”就是“来不及实现自己的抱负”。
其四,《离骚》包含了超世俗的艳丽神话,为《楚辞》打下了父本。
《楚辞》是一个合集,即楚地语言风格的辞,除了《离骚》还包括众多屈原的膜拜者(如宋玉、景差、贾谊等)模仿《离骚》风格而写下的作品。
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艳丽神话,而且这些神话人物是“超世俗”的。
与《诗经》不同,《诗经》中的鬼神是祖宗,《诗经》中的女子都是有伦理身份的,她们或者是恋人、或者是妻子、也可能是弃妇。那么《楚辞》呢?里面的神话人物,比如宓妃、有娀佚女、东皇太一、湘夫人等,是没有伦理身份的,是纯虚构的。
那么,从此以后的后世诗歌里,也就有了许多神话,而且不乏艳丽文字的描写。
比如,曹植的《洛神赋》,写的是洛水女神。
体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走起路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眼睛“流精”,“光润玉颜”,“气若幽兰”。
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里描写的“以云彩为衣服,以风为马,老虎在奏乐,鸾鸟在驾车”,和《离骚》里的“让鸾鸟为先戒、让望舒(望舒,就是风神的名字)为先驱”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当后世谈起屈原,会谈些什么?
司马迁是这么说的:「最开始我读《离骚》的时候,因屈原的心志而备受触动;后来读到贾谊吊屈原的赋的时候,又觉得是屈原自己把自己弄成了这个样子,因为凭借他的才华,他完全可以换一个诸侯国去发展,一样可以发展得很好,但是他没有。再后来,我读到《服鸟赋》的时候才明白,是屈原一视同仁地看待生死、不那么在意去留,这样便可以理解了。」
那么,我们呢?
我们可以谈起屈原什么?
其一,楚国外交的故事;
其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
其三,自沉汨罗江的结局;
这是屈原留给我们的历史故事。
再者,
其一,三言基础的南方文学;
其二,殉身无悔的态度;
其三,上下求索的精神;
其四,香草美人的喻托;
其五,悲秋伤逝的传统;
其六,超世俗的艳丽神话;
这也是屈原留给我们的文学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