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用到《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这两个成语,有人会误以为“下里巴人”指的就是乡下人,“阳春白雪”就是不起眼的小东西,平常的就像小饭店里的阳春面一碗。这么认为!你就错了。《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原来指的都是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流行和传播的歌曲,一个通俗易懂,在社会上风行;一个高深难懂,在小范围内传播。没有贬义和褒义之别,属于中性词。后来泛指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这是怎么回事呢!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其中有一篇文章《宋玉对楚王问》,便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出处。文章曰:“楚襄王问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这段话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宋玉是楚国的著名文学家,名气很大。有一种说法,他是屈原的弟子,17岁就在楚襄王旗下任文学侍臣,后为大夫。年纪轻轻的就著有《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楚襄王十分欣赏他的才华,经常与他谈论各种问题。时间长了,朝中的男人也像后宫的女人,小鸡肚肠的。于是,有些人见楚襄王如此偏爱宋玉,就经常在楚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一句两句,无所谓,但说得多了,正如坏蛋纳粹分子戈培尔常挂嘴上说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楚襄王的耳朵根再硬,也背不住小人的不断重复。楚襄王也就对那些流言将信将疑。
一次,楚襄王试探地问宋玉说:“最近先生都在忙什么?”宋玉答:“研究老师留下来的辞典,修编九歌。”楚襄王叹息,又说:“先生你的行为中,恐怕有不检点的地方吧,否则也不会有许多人对你不满。”宋玉理直气壮地说:“大王可否允许小生讲一个故事?”楚襄王说可以的,讲来听听。
宋玉讲:“前不久,我在郢都的大广场上遇见一个歌唱家在献艺,刚开始时,他唱的是很通俗的《下里》《巴人》,现场与他同唱的喝彩的人有几千,接着他又唱《阳阿》《雍露》,与之相应的人就降到了几百,后来,他唱了较为高雅的《阳春》《白雪》,能与他合唱的也就几十人不到,最后他又唱了更高雅的几首歌,跟他唱的就寥寥无几了。由此可见,歌曲越高雅能听得懂并喜欢的人就越少,大王你认为呢?”
楚襄王点点头,赞同了他的道理。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自古以来就如此,那些杰出的人物行为高尚,志向远大,就像美丽的大鸟一样,他所做的,所想到的,看到的,怎么是一些渺小的麻雀所能理解的?可能我所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那些无法理解我的人在背后胡说八道,也是很正常的。”
宋玉到底是高手,不愧是屈原带出来,三言两语就把楚襄王说服了。遥想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歌》等,洋洋洒洒,独创的“骚体”,置天地间兮人神共鸣,却大白天遇上了楚怀王一帮*,最终投汨罗江以醒天地。还是宋玉命好遇上了通人气的楚襄王,有点儿误会,用《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比喻一下就行了,实在是幸福满满,若天上人间。
这就是关于《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最初说法,一件爽心愉悦的事情。生活中,两个成语常常用来做对举,不存在什么好与坏,半斤对八两,平等说事。同时故事中还包含着这么一层意思,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要以为你就比别人高明,更不要武断地评判别人的欣赏品味,取笑别人的志向,对人对事要用开放的眼光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这是修养,也是做人的格局。(文/蔡驷读历史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