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韩国成功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江陵端午祭“韩国端午申遗”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中国社会。
因为在这之前,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并没有正式列入的法定节假日。
年中国重新确定了法定节假日,这标志着传统节日在法律层面获得了新的地位。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了
五月份的时候,中国南方,降雨多,气温高,在丘陵洼地会形成很多不流动的“死水”
“死水”洼地细菌滋长,五*丛生,变成了富含有机质的“细菌汤”和蚊虫“育婴室”
蚊子幼虫古人最怕五月,特别容易染病,简直是“死亡的一个月”
所以古人认为,五月是“恶*之月”,非常不吉利
后来人们称:端午节安康,而不是端午节快乐,就是因为在古代,端午节前后,大家确实也快乐不起来。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端午节到底是快乐,还是安康,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愉快过完这个三天假期就行了。
五月份,为了防*、防病、防虫,古人想了各种办法:喝雄*酒、携带香囊、挂莒蒲、洗香草澡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味儿重,可以让*虫近不了身,减少疾病发生
这些习俗流传至今,人们还给五月初五这一天,起名:端午
“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初五”
这里有必要回溯一下端午节起源的诸多说法,端午节到底纪念的是谁:屈原,伍子胥、还是曹娥?
ー说端午为纪念屈原。这ー说法在中国最流行。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都郢城。屈原眼看楚国被侵略,万箭攒心,写下绝笔《怀沙》,五月初五,抱着石头,跳入了今天湖南省平江县的汨(mì)罗江
汨罗江卫星图老百姓们乘船打捞屈原,最终形成了端午赛龙舟的习俗。但是,这个说法最早见于东汉中后期,再早的资料并没有记载。
第二种说法是:端午起源于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为保吴国的安全,谏言杀掉越王勾践,但是吴王听信小人谗言,反而将伍子胥赐死。
吴国VS越国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吴王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人将伍子胥尸体装进兽皮袋,扔到江里。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吴王夫差没脸见伍子胥,“白布蒙双目”后举剑自尽。
吴王夫差白布蒙双目古人认为,死的越冤,戾(lì)气越重。后人传言钱塘江大潮就是伍子胥指挥水兵来淹吴王夫差的。
第三种说法是端午纪念的是曹娥。曹娥的父亲是之前在钱塘江边,带领百姓祭祀伍子胥的神官,(神官相当于神的代言人,也就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有一年浪潮很大,一下将他卷进江中。曹娥为了找回父亲的尸身,也跳入江中。这是《二十四孝》比较有名的ー个故事。
钱塘江大潮事实上,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几乎影响到了周边很多国家
东亚文化圈日本、韩国、越南、古代的琉球王国…他们每年都过端午节
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的边境并不是文化之边境。
如何突破民族国家这一框架,把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地域统合的因素,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在世界上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们应当积极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因为这是未来东亚国家之间共同合作的文化基础
三维地图看世界用三维地图,看美丽的蓝色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