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世界水电之都”,湖北副中心城市,湖北“两圈一带”空间规划重要节点城市。它被人所熟知,很多的是因为拥有两座大坝--葛洲坝和三峡,以全国0.2%的土地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方圆百公里范围内水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屈原像昭君像然而作为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优秀旅游城市,其山水秀美,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屈原和王昭君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更深深将这份浪漫忠贞,温婉可人隽刻在漫长岁月长河里,同时也突出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善良,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接下来就一起去探寻那段被岁月尘封,但永不湮灭的两段光辉生命历程。
屈原--浪漫主义诗人的落寞人生
屈原,芈姓,屈氏(当时姓氏分离,后世以其曲惯称其姓屈),名平,今宜昌秭归人。原为楚国贵族,少年多才,胸怀大志。怀王开始委任他为三闾大夫,后因变法触犯权贵,不为所容,联齐抗秦主张也不被采纳,渐渐失去怀王信任,屡遭贬谪。
后来怀王被扣至死,顷襄王即位,以“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再遭流放,长达十六年之久。后在极其苦闷、绝望中,自投汨罗。至此,爱国诗人一生戛然而止,令人慨叹不已。
《离骚》纵观屈原一生,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然而不被理解。爱国仁人之心,天地可鉴。却不为君王所用,怀王在时流放的苦闷,化作了千古绝唱--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借草木衰败,美人色衰,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痛苦;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不仅是对岁月流逝的伤时感怀,也暗含怀才不遇的忧愤,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人壮志难酬,仍不忘初心,心怀普罗大众,这等情怀,几人能及?最后一句,更是千古传唱,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此高洁情怀,执着追求,令人心生无限向往。
等到屈原第二次遭流放时,他已经年过不惑,从郢都往东南,经过夏首到达洞庭湖,最后经过夏浦到了陵阳,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青阳县,一路颠沛流离。从公元前年到前年,长达十八年,直到楚国被灭亡,壮烈殉国。据说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披头散发,形容憔悴,结束和渔夫的对话,表明了不随波逐流的心志,随后紧抱巨石,沉入汨罗江底,终年62岁。
传说,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在这天楚地每年都会举行竞赛龙舟的活动。而屈原投江之后,百姓不忍鱼虾啃食他的身体,于是用荷叶包裹黍米,投入江中。这番受人爱戴的场景,也不枉诗人那番爱民如子的情怀。这个习俗一直被延续了下去,后来便演化成今天的端午节。
传说固然不能太当真,然而屈原至死思报国,一生光明磊落的形象,数千年来也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很多人也效仿屈原,精忠报国,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代代传颂的佳话。屈原是无数志士仁人的象征和缩影。
《天问》也就是在第二次遭流放的过程中,诗人一路颠沛流离,仍不忘思索人生,探寻真理。数十年的岁月经历,不变的人生追求,促使他创作出了另一名作--《天问》。
屈原在《天问》中,透过天地变化,日月星辰,一路问到神话传说、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抒发了对某些传统理念的质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薄暮雷电,何以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曾遭重用的贵族,屈原身上浓缩了传统知识分子忠君报国,经世治学的理念,他是个里程碑。既有*治上的抱负,又有个人渴望真理的志向,无疑,这种追求是伟大的,迷人的。无论是治国理*,还是渴求真理,这一路山高水长,道长且阻,文人墨客,莫不竞相折腰,上下而求索。
屈原故里至今,屈原故里,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缅怀这位几千年前的先贤圣人。
年,国家正式申报端午节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名录。
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国际龙舟节每年端午,汨罗江上,千舸竞发,鼓声浩天,屈子当无憾矣。
昭君--阴差阳错造就的塞上王妃
*饰演的王昭君说到王昭君,可算是一个时运不济而又刚烈的女子,也正是这番境遇,再加上性情,历史上多了一位美人,民间添了许多轶事,文学上多了一份风流。王昭君本姓王,名不详,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宝坪村人。少时天生丽质,聪慧过人,父亲宠溺,兄嫂也是疼爱有加。加上不错的家庭环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活脱脱一个白富美。
汉元帝选秀时入宫,为南郡首选。本来的剧情应该是,选入后宫,万般宠爱,从此深宫后院,服侍帝王。奈何画师毛延寿贪财,没有贿赂大笔乱挥,胡画一通,任你绝世美人,到皇上那里就是小家碧玉。
昭君故里可能毛延寿也没有想到,他的这番行迹不光招来了杀身之祸,更是为中国历史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反正结果是王昭君没入选,整日在后宫做个小宫女,可谓十分悲苦。然而,天选之人岂有不出头的道理。五年之后,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和亲之人,就从宫女中挑选。昭君自荐成功,元帝于是把她赐给了呼韩邪单于。直到皇帝亲自见了昭君的美貌之后,才发现上了画师的大当。但是,诏令已出,不得更改,悔之晚矣。于是治了毛延寿欺君之罪,此事才算了结。
昭君抱琵琶而对于王昭君来说,比起在深宫做宫女,远嫁番邦做王妃,从此与父母远隔万里不得见。加上塞外孤苦,异国他乡,境遇不见得好。但是刚烈顽强的女人,能成就的事情岂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不然,哪里会有“画工弃世”这个典故。然而,远嫁的王昭君当时内心也是布满彷徨和惆怅,登程北去。一路上*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
atv版《王昭君》远嫁匈奴之后,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致力于边境和平,一直和汉朝互通有无,维持了塞上五十年和平。不得不说,王昭君事出有私,但对于当时两国边境百姓来说,和亲让他们不再饱受战争之苦。于是,王昭君的形象立马饱满了起来,历史上歌咏她“舍身为国”有之,赞美她“沉鱼落雁”有之,称赞她“真情烈女”有之……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委身下嫁为和平作出贡献的和亲女子,结局却是扑朔迷离的。有说后嫁呼韩邪长子的,有说重返汉朝宫廷的,总之众说纷纭。
塞上青冢不管怎么说,对于这个曾经倾国倾城的女子来说,应该不是好结局。不好评价王昭君的个人选择,或许借用那句经典,性格决定人生,选择决定命运。而出生在宜昌的两位名人,用生命诠释了在时局下的选择,从而拥有了令后世唏嘘不已的传世故事,万古永流传。
而今,昭君故里,每年也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拜访这个奇女子,这恐怕也是王昭君没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