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无用之书也要读它们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
TUhjnbcbe - 2023/10/23 21:13:00
白癜风能吃雪糕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7/9113789.html

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是什么呢?有的孩子说春节就应该不写作业,因为大人在春节里除了打麻将、吃好吃的、聊闲天、看电视、刷抖音,其他啥正事也不干,那为什么我们小孩非得写作业呢?

然而,我这个春节里干了个大事情。我带着一群孩子们去读《史记》了。

史记选

我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和我的学生们认为,春节不是用来虚度的,而是可以在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段中,放下俗世的尘务,专心致志地读书,从而积攒可以和时光对抗的力量。

我们总希望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其实不仅仅是春节,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希望不要荒废。

好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我跟带的几个孩子商量说:“这个春节咱们把《论语》抄一抄吧?”我当时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也没有特别规定必须完成多少。然而春节来的时候,他们全部完整抄了一遍。最最重要的是,做完了这项功课后,他们并没有产生此生再也不读《论语》的想法。

今年春节前,她们主动要求寒假读《史记》。于是,我就问:“那要不要啃一块硬骨头呢?是硬到《史记》里面可能难度最高的篇目,你们要不要试一试啊?”孩子们同意了。

我们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不行,孩子不能,其实是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有没有陪伴着他们去啃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呢?

△试着读一读这段不加标点的《史记》文本,看看你啃得动吗?

我带的孩子们能够把《诗经》和《史记》、《尚书》这些原典放一起阅读,并且在阅读时能够提出颇有见地的问题,这并不奇怪,其实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真的给过他们时间,只要我们真的让他们去做。

春节里你在想什么?

我在春节曾经问过学生们一个问题:“过春节的时候你们都想到了什么?”

有的孩子说他想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什么呢?他说疫情太久了,每天都对着电脑的屏幕,被困在原地,他很压抑。所以他觉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这种意境,离我们现代人很遥远,尤其是疫情期间。

有的孩子说他喜欢的是《定风波》里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为什么呢?

他说,最近家乡细雨绵绵,可是很多人都只是被雨淋湿了,却不知道在晃荡什么。每天从早忙到晚,都在做着重复的事情。他不想那个样子,他想像苏轼一样,无论生命中是如何的困厄,他也可以淡看人生,也可以吟啸徐行。

有的孩子说他最喜欢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他喜欢那个盛唐气象的时代,有那么多优秀的诗人。他说如果可以选择,他愿意回到那个时代,在那里重生。他愿意做盛唐的一棵草,一块石头,一棵树。只要能远远地看到这些,只要感觉到自己跟他们呼吸的是同一口空气,在同一片天空之下,他都会觉得很满足。

还有的孩子说他最喜欢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如此有生命力,他相信,不管是疫情,还是洪水,我们终究都会重新获得力量。这是诗歌带给孩子们的力量。

△一位同学的史记作业

她是在旅游的时候用宾馆里的纸完成的

△另一位同学的史记作业

他画出了商王朝的传承谱系,标注出了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商王

爱读书不合群的孩子怎么破?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家孩子很喜欢读书,但是不合群,怎么办呢?

有的孩子为了合群,会去跟他同宿舍的同学一块去刷韩剧、打游戏、做美甲、旷课、一起说老师的坏话、一起不完成作业……结果呢?后来,那个孩子再也坐不下来读书了。他终于合群了,但是他一点也不开心,他不知道那个曾经优秀的自己到底去哪儿了?

对于爱读书的孩子来说,面对这个困境,该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谁都有不合群的时候。

你看看孔子那么厉害的人,我们现在觉得他万世师表,是大成至圣先师。可是他在周游列国的时候,经常不被人们理解,人家形容他惶惶如丧家之犬,跟着他的只有子路、子贡、颜回寥寥几个学生,而且这几个人也未必跟他有完全一致的想法。

在《史记》中,孔子曾经问过他的学生,“道不行”他该怎么办呢?子路说,道不行肯定是你的毛病,你需要改正。

子贡说,夫子你的道可以变小一点吗?如果你的期许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大家就可以接纳你的道,你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你就可以得到重用了。

然而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前面的论点是一样的,后面却说,不容也不是你的毛病呀,“不容,然后见君子”。

因此,不合群怕什么呢?我们要相信君子和而不同,就算在读书上没有共同语言,在其他方面还是会有共同语言的,我们不用委屈自己去迁就别人。

相反地,如果更用功读书的话,你会遇见另外一批更优秀的同学。直到有一天,你身边全部都是跟你一样的人。

这就叫做:“德不孤,必有邻。”

而且,读书不可图快。我们在初学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突飞猛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而此时,你得到的只是观点,而不是方法,不具有根基的力量。

如果你获得真正读书的能力,你会提问,会思辨。这时候的你不会因为想要合群,而急于把你的观点讲给别人听。

观点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光给正确的观念没有用,有用的是这个观念如何生根发芽,长成属于他自己的信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信仰可以陪伴他,长成他喜欢的样子,让他不惧别人的风言风语,让他不惧与众不同。

读书没有用怎么破?

我们这个时代只有一个成功的标准,就是挣钱。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

如果拿挣钱为标准,那陶渊明绝对是一个超级失败的人。他有钱吗?他还要去找别人讨饭呢,他连自己的孩子都养活不了。

杜甫也绝对排在失败排行榜的前几名。哎呦,口袋里有一文钱,要看住,要不然自己就真穷了。而且茅屋经常漏水,孩子是被饿死的。

可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谁能活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谁能获得属于自己力量之外的力量,谁能影响更久远的人?谁又真正地活过呢?谁比陶渊明和杜甫更有光辉呢?

如果我们从当官发财的角度来说,屈原也是一个失败的人,出身高贵,起点很高,最终却投汨罗江而亡。可是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与屈原同时代的楚王,无论是他的舞榭歌台还是他的珍宝,全部都没有了。可是屈原的辞赋和太阳和月亮一样,光耀千古。

同样的,如果我们以升官发财为标准,以长得帅为标准,以生活安逸为标准,以家里孩子多为标准,司马迁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他只有一个女儿,官做得很小,生活也不是很幸福。那他为啥还要去写这么大部头的书呢?

读书后方知,人生只有一个标准是不够的,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我们在书中获得的是生生世世的力量,可以面对世俗的力量。当别人告诉你学习成绩不够好的时候,可能你的体育很优秀,可能你的音乐很优秀,可能你的艺术感很强。当你高考失利的时候,你也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这个时代被金钱和成功学蛊惑了,我们的孩子总要一往无前。

然而,更重要的是,无论一个人他是胜是败,他能不能真正的走过此生。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这个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那当孩子不能一帆风顺的时候,从哪里去寻找力量?

我觉得,司马迁可以给他力量,屈原可以给他力量,李白、杜甫、苏轼这些人都可以给他力量。

有人说,苏轼不是无所不能吗?医院,办得了学校,做得了美食,建得了房屋。可是要按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他长得不帅,因为不够瘦。他也不够有钱,他之所以能做出红烧肉,就是因为猪肉便宜;他之所以会盖房子,就是因为在贬谪之地没人给他盖房子。

如此看来,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在任何生活中活得熠熠生辉的力量,“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当我们从世俗的评价标准中抽离出来之后,我们可以把人生试图活得像孩子一样,我们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陶渊明一辈子都像孩子,苏轼一辈子都像孩子,他们眼前永远有着新鲜的世界,他们已经一千多岁了,却眼神澄澈,鲜活如初,可是我们却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老到跟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链接,老到不想去过每一个节,所有的节日只想躺平。

逆境是不值得夸赞的,值得夸赞的是,我们从中获得力量,我们超越了逆境,拯救了自己,获得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要读这么多有文字的东西呢?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文字都是抽象的,但它是密码,能容纳下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更丰富的想象,能传递古往今来的力量。

当我们去刷抖音、看视频的时候,那是已经被很多人诠释过的。

但是当我们去看文字的时候,它是静态的。你需要把这个文字和你所有的储备链接起来,一点一点的塑造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我每一次上课都会强调孩子们吃的第一口特别重要。我们要吃健康的饮食,难道我们不应该读最有生命力的书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让孩子觉得我们这些典籍是极其有趣的吗?

当然了,对于成人来说,我们可能说这个典籍真的是很有力量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关心的是有趣、好玩、我和别人不一样。

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问自己一件事情,问到一半,就说,算了,反正你也不知道这样的话,就和孩子一起去读书吧。去看看真实的世界,看看遥远的古中国,体会一下自己活在诗经里,活在楚辞里的感受,体会我们活在脚下的每一片土地上,活在我们经过的尘埃里的感受。

读书让我们能看到阳光,能闻到花香,从无用的诗歌开始,找到通往自由之路的大门。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用之书也要读它们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