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年,5月初5。
汨罗江上波光粼粼,不时响起打渔的号子声,万里无云的天空,向大地上的人们显摆着“楚国蓝。”
形容枯槁、头发蓬乱的屈原,拖着沉重的步伐在江边来回走着,嘴里还不停的念叨:
“为什么会这样,我做错了什么?”
“白起攻破郢都,楚国还有什么前途?”
“国破家亡,我活着有什么意义?”
一个打渔的船老大瞅着这个老头眼熟,就将船靠岸,大喊一声:
“呦,这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嘛,怎么混的这么挫啊。”
屈原抬起头,露出清凉的眼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躁动的灵*无处安放,所以才变成这样。”
屈原的风骚事迹在楚国流传了40年,船老大怎会不知他的伤悲:
“既然世界这么黑暗,你何不随波逐流?因为坚守自己的情怀,而受了几十年的苦,值得吗?”
值得吗?屈原也在问自己。
“我即便跳到大江里去喂鱼,也不与黑暗的世界同流合污。要不然,与禽兽有什么区别?”
说罢,他紧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滚滚的汨罗江。只留《怀沙》,向世人做最后的倾诉: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磨兮,前图未改。
既然楚国容不下屈原的高洁秉性,那么他宁愿彻底告别,也不愿委屈了自己的内心。
这就是屈原的人生态度,也是他亘绝古今的情怀。
二、
公元前年,屈原生于楚国秭归县。
当时的楚国,除了王族“熊氏”以外,最有地位的就是“屈、景、昭”三族,而这四家又有一个共同的姓氏——芈姓。
没错,就是芈月那家人。
相传,颛顼帝的后代中,有一分支以“熊”为氏,他们建立了楚国。
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地,既然另立门户,他就以“屈”为氏,表明自己这一支的身份。
屈原,就是这一分支的后裔。
生在这样的家族中,他对楚国有着血脉相连的天然认同:
自家的江山、祖传的基业,
我不说,谁说?
我不干,谁干?
公元前年,秦国的小股军队偷袭秭归。
20岁的屈原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敲锣打鼓的召集小伙伴,进行一番激昂的爱国主义教育后,他们深入敌后对秦军进行不间断的骚扰,充分发挥了游击战十六字诀的威力。
秦军擅长正面硬刚,实在受不了这种打法,抢了一波钱粮后撒丫子扯呼。
没多久,消息传到楚怀王耳朵里:“学问大、文章好、能打仗,王族既然有这样的人才,决不能浪费。”
于是,屈原被提拔为鄂渚副县长,在积攒了两年基层工作经历后,他又被破格提拔为左徒,相当于楚国副总理。
命运的女神向屈原张开怀抱,他将在这里书写美好的画卷,也将承受常人不可及的苦难。
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制度,严重拖了日益先进的生产力的后腿。
所以,谁能够打破旧的社会制度,重新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制度,就能够成为国家竞赛的大哥大。
这种事,我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变法。
魏国重用李悝变法,呼风唤雨几十年;
秦国重用商鞅变法,就能东征西讨;
楚国重用吴起变法,国力日强。可惜吴起被旧贵族陷害,导致变法失败。
屈原看到了楚国的最大问题:贵族势力强大、农民沦为奴隶、人才流通不畅。
他对楚怀王说:“我们也应该变法。”国家能够强大,楚怀王也很开心:“好啊好啊,就由你来办吧。”
屈原回家就列了几条变法意见:
1、限制贵族权力,扩大王权。
2、剥夺贵族土地,奖励给有功战士。
3、鼓励自耕农开荒,并减税。
4、奖励军功,赏田授爵。
学习过中学历史的我们知道,这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举措,但在当时的旧贵族看来,这明显是野蛮人进门来抢劫嘛:我们祖传的资产,凭什么分给穷泥腿子?
雄心勃勃的准备变法的屈原,就此上了达官权贵的黑名单。
四、
人生最美妙的事情就是:
想睡觉了,有人递枕头;想娘家人了,舅舅来了;想敲屈原的闷棍了,张仪到了。
秦国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住了,想搞一个大新闻,刷刷存在感。人家是飘洋过海去爱你,秦国是翻山越岭去打齐国。
可齐国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就是楚国。
怎么办呢,张仪告诉秦王:“只要锄头挥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在得到秦王的支持后,张仪带着大量的现金、支票来到楚国。在楚怀王的办公室里,张仪胸脯拍得震天响:
“你只要跟齐国分手,我们就把商於的里土地,全部送给你当见面礼。”
什么,还有这种好事?什么都不用做,就能白捞一笔?
天上掉馅饼,不要白不要。
楚怀王派人去齐国大使馆里大骂:“齐王是个臭傻X,齐国是个大傻冒。”
就在所有人沉浸在成功的幻想中时,屈原说:“你们才是大傻冒。”
寂静。
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他,像在看一个傻瓜。
为了吃到秦国送的里大馅饼,大家一致同意:把屈原调离重要岗位。
于是,他被降N级使用,成为专管“屈、景、昭”三族事务的三闾大夫,简称:“三族大管家。”
回到家中,屈原怎么都想不明白:“秦国明显是诈骗,为什么所有人都信了。”
自己坚持正确的意见,却反而被贬职、被排挤、被欺负,屈原愁容满面,万般思绪化作笔下的《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人之偷乐兮,路幽味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我也是颛顼的后裔,可是有家谱为证的哦。
所以呢,这片江山我也有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做人做事,无不是脚踏实地的慢慢积累,指望天上掉馅饼,肯定是靠不住的呀,夏桀、商纣等昏君就是前车之鉴。
你以为我是打自己的小算盘吗?不是,我只是怕楚国大业遭受挫折啊。
五、
屈原这首《离骚》很快就流传出去,风靡楚国的大街小巷,连街上卖草鞋的都知道:
屈原是楚国的颜值担当、正义担当、才华担当。
可他们都忘记了,好事都让屈原干了,那楚怀王就是坏人喽?
楚怀王出面亲身作证:“我不是坏人,屈原才是破坏秦楚联盟的捣乱分子。”
作为破坏国家联盟的坏蛋,屈原被扒去所有官职,流放到汉江以北去体验生活。
面对急转直下的命运,屈原很委屈。
可有句老话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在对齐国一顿猛撕之后,楚怀王兴冲冲的派人去秦国接手土地,结果张仪来了一句:
“啥,我说的是自己的6里地,怎么可能是秦国的里呢?你肯定是听错了,啊哈哈哈哈。”
秦国不仅没有拿出里土地,还派兵抢了楚国里地,设置汉中郡。
齐国一看,也加入对楚国的大战。
腹背受敌,楚怀王懵X了,大臣懵X了:被秦国耍了,只有重新结交齐国,才能报仇雪恨啊。
可这种丢人的事,谁去?大家一致推举在汉江钓鱼的屈原。
只要祖国需要,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去闯一闯。
屈原扔下鱼竿,就起身去了齐国,他居然成功完成任务:不仅说服齐王撤兵,还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
六、
在从齐国返回江南的时候,屈原经过不久前的齐楚战场。
他看到楚国衰弱后,在战场上任人欺凌,战士们尸体无人收拾,抛弃在荒野任野狗啃食。
这些战士们有什么错,他们已经尽力了。为保家卫国而抛洒热血,即便失败了也是英雄好汉。
于是,他提笔写下《国殇》来祭奠牺牲的将士们: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怉兮击鸣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魄兮为*雄。
屈原重新打通了国家的外交战略,立下大功,得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三闾大夫。
可有人为国家奋斗,就有人败国家根基。
公元前年,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熊横,跟秦国大夫下棋的时候,估计是经常悔棋,被秦国大夫给骂了。
熊横恼羞成怒:“老子不仅名字横,手更横。”
他随手抄起棋盘,把秦国大夫打的脑浆迸溅。这家伙杀了人还没有自首的觉悟,居然跨越千里跑会楚国了。
我了个去,这还得了?
一个小小的人质就这么横,那可得给楚国点教训了。
秦国以“世界警察”的名义,率领诸侯联军南下伐楚。
虽然楚国横跨千里,占据了江南大地,可它没有经过变法的洗礼,仍然是人民穷困、贵族盘踞、军无战力的弱国,就像虚弱的胖子一般,任人蹂躏。
被联军一顿猛捶之后,楚国丧师失地,朝野上下一片哀嚎。
就在这时,秦昭襄王发来议和信:“打打杀杀的多费粮食,不如我们俩到武关聊聊?如果能签个不平等条约啥的,我就撤兵回国,你也能舒舒服服的过小日子。”
看看,秦国这么多年都没换过套路,在诈骗楚怀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楚怀王就是记吃不记打,你又什么办法?
就在他收拾行李、准备出发的时候,屈原说话了:“秦国是虎狼之国,实在不可信啊,大王你要是回不来怎么办。”
有多么热爱国家的大臣,就有多么会坑爹的儿子。
楚怀王的大儿子熊横跑回楚国后就当了缩头乌龟,小儿子熊子兰又对屈原开炮:
“不去?惹恼了秦国怎么办,你负责吗?啊?”
楚怀王也是个没主见的货:“秦王已经换人了,套路也该换换了,估计不会坑我,还是去试试吧。”
结果,不幸又被屈原说中了。
楚怀王一到武关,就再也没能回到楚国的土地上,5年后竟然死在咸阳。
屈原真的无语了,不论什么样的神操作,都抵不过拖后腿的猪队友。
七、
江湖传言:一流的领导爱人杰,二流的领导爱人才,三流的领导爱蠢才。
屈原是人杰,可很不幸的是,楚怀王和继位的熊横都是三流甚至以外的领导。
当楚怀王被扣押在秦国后,熊横和熊子兰这兄弟俩,一个当了新楚王,一个当了楚国总理,
开开心心的吃香喝辣,至于父亲过得怎么样,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虽然脱贫致富奔小康了,可屈原还在旁边逼逼叨:
“大王,不能再浪下去啦,楚国迟早要完。”
“大王,必须要变法啦,时不我待啊。”
“大王,外交策略要改改啦,这样不行啊。”
以至于哥俩看着屈原就烦。
公元前年,经过一番深夜密谈后,他们决定:把屈原流放到更远的江南去。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是没有国界的。
各国纷争几百年,无一不在寻求人才变法图强,所以各国的人才市场总是冷冷清清,因为只要有人才冒头,就被抢走了,根本没有“怀才不遇”的说法。
卫国人商鞅,跑到秦国成就大功业;
卫国人吴起,先后出仕鲁、魏、楚,不仅个人事业成功,还带动三国事业蒸蒸日上;
洛阳人苏秦,并没有效忠周天子,而是当了六国宰相,向西去围堵秦国;
魏国人张仪,离开老家去了秦国,亲自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打父母之邦。
可见在那个年代,个人发展是大于国家忠诚的。
如果屈原在楚国遭受委屈,到其他国家去,势必会前途一片光明。
可他却在“以追求个人前途为时尚”的潮流中,坚守着“忠诚”二字,默默的在江南浪迹天涯。
因为灵*纯粹,才能忍受人生苦难。
因为追求高尚,才能照耀后世千年。
八、
十六年间,屈原不断被坏消息折磨:“楚国又战败啦。”“秦国又夺取了一大片土地。”“朝廷太昏庸了,忠奸不分。”
国家江河日下、敌人蒸蒸日上、朝廷鲜廉寡耻。
几十年奋斗,振兴楚国的理想从来看不到希望,到头来却面临这样的局面,屈原心里十分苦闷。
他写下《悲回风》来诉说心中的悲伤: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持。
我原本也是佳人一枚啊,如今却只能独自感慨身世飘零。
愁啊愁,愁的我一晚上睡不着觉,一不小心就睁眼到天亮了。
起床后还得继续流浪啊,只能安慰自己:这才是逍遥的日子,珍惜吧。
在浪迹天涯的日子里,屈原思考了很多。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白天黑夜的转换开关,是谁在操控?
天地之间这么高,是谁在支撑?
东南为啥这么多水啊,西北为啥那么干燥?
对世界思考的太多,屈原也感到很迷惑,
不禁怒指苍天,大声发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一首《天问》,让屈原超越*治家、诗人的头衔,成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他将制约凡人认知的一切烦恼,都向这个世界提出疑问,期待后人能够沿着这条道路,将人类的认知逐步推进。
清朝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说:“《天问》真可谓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九、
公元前年,白起率虎狼秦军攻破郢都,楚王和贵族大臣仓皇逃窜。
国势沦丧,一生努力奋斗的国家,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屈原的心也死了,他抱起一块石头投入滚滚的汨罗江。
屈原这一生,在世俗意义上是彻底失败的。
少年得志,却因耿言直谏而流放;
中年谋国,却因楚王昏庸而志不得伸;
晚年落魄,却因热爱母国而不愿逃离。
屈原这一生,在历史长河中却是光耀千古。
司马迁环游天下,到达长沙后看到屈原投江处,
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贾谊被贬长沙,将自身命运与屈原融为一体,作《吊屈原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年,23岁的苏轼路过忠州的屈原塔,感慨屈原一生的际遇,及其毕生坚守的精神情怀,提笔写下感人肺腑的《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魄飘何处,父老空哽咽。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是啊,屈原的意气志向,世俗的凡人怎能体会?
功名富贵如过眼云烟,唯有坚毅的灵*才能撑起无趣的皮囊。
屈原以自己信仰,撑起中国的半边天空。
屈原在《国殇》中的一句诗:“身既死兮神以灵,*魄毅兮为*雄”,被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化为更有名气的一句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雄。
陆游面对金兵铁骑横行的国破山河,不知不觉的就站在屈原曾经的位置上,忧心国家的沦丧,感怀故国的离难: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蒙古铁骑南下,横扫四海八荒之时,文天祥也读懂了屈原的精神。
人这一生,荣辱成败还在其次,只有胸怀大格局、满腔为苍生的人,才能得到世界的承认,才能够永垂不朽。
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
屈原这一生,丰功伟绩与他无缘,但他的文字却承载着高贵的情怀,早已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中。
当我们遭受到挫折,面临苦难时,屈原就站在我们身边,告诉我们:“路,该怎么走。”
不读懂屈原,不足以谈情怀。
不懂谈情怀,又何足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