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接近屈原的诗人二
TUhjnbcbe - 2023/10/6 20:44:00
北京哪个扁平疣医院好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

王国维于年6月2日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终年50岁。他留了一封遗书,其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对于王国维为什么自杀,坊间呈现一种罗生门式的解读。这就像鲁迅所概括对《红楼梦》的解读: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

那么有人从把王国维之死解读为殉身清廷,也并不奇怪。毕竟民国时期王国维梳着小辫子的形象不免有些满清遗老的意味,也成为清华园的一道独特风景。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王国维是一个愚忠于清廷的人,因为他坚守的东西并非是*治层面的而是文化层面的。关于这点,有王国维生前的两位好友的挽辞为证。

陈寅恪《挽王静安先生》: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我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吴宓挽联:离宫犹是前朝,主辱臣忧,汨罗异代沉屈子;浩劫正逢此日,人亡国瘁,海宇同声哭郑君。

陈寅恪和吴宓都提到了屈原,不难看出在他们的心目中王国维是和屈原隔着历史长河遥相呼应的。并且在陈寅恪对王国维还有更为直接的解读: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所以,王国维遗书中“世变”指的是文化世界之变,“再辱”指的是人格心灵被当世文化所辱。

陈寅恪和吴宓在后来的日子里,经历了王国维不曾经历的屈辱与磨难,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跟王国维一样。我无意去对比这两种人格的高低,也并不认为自尽于人世就一定比顺应社会更崇高。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王国维的死是一种平静的死,不是一般意义上想不开,而是跟屈原一样,通透世事后为保全纯粹人格而不得不死。

二千多年前的一个落魄贵族,二千多年后的一个落魄书生,一个标志着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一个意味着古典文化时代的终结,他们都用如此刚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以保全自己纯粹的灵*和人格。但王国维更像是一个学者,而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接近屈原的诗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