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300年后,屈原吃粽子的人很多,但懂
TUhjnbcbe - 2023/9/30 16:35:00
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多年前的今天,他一个人走到泪罗江,披头散发,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他抱起一块大石头,绝望地走向了江心,还大声唱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从此人间有了端午节,也有了他历久弥新的传说。

这个人就是楚国贵族之后三闾大夫屈原。

史书上有记载,屈原小的时候非常聪慧,见多识广,文采斐然。后来进入仕途,内外都是一把好手,对内,他是协助君王制定*策的大臣,是谋略家,对外,他负责接待各国的来访者,是外交官。

这样一个有才华并深得君王信任的大夫,后来为何会走到自投汨罗江的地步,他到底是失败给了谁?

1.败给上官大夫

屈原才华横溢,协助楚怀王制定了许多新的*策法令,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所以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和赏识。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时候,楚国的另外一位大臣上官大夫,就对屈原心生嫉妒了,他逮住一个机会,对楚怀王说:

“屈原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大王您让他制定法令,他每颁布一次,都会向众人夸耀说,除了他,没人能制定的出来!”

楚怀王听了,很是愤怒,想不到屈原竟然连他也不放在眼里,就罢免了屈原的官位,还把他流放去了外地。

实际上,楚怀王年轻时也立志要做个明君,希望把楚国治理得越来越强大,百姓也能安居乐业,所以一向亲近贤人,为什么仅仅是听了上官大夫的几句话,就流放了他一向赏识的屈原呢?

屈原剧照

其实,上官大夫的谗言只是一个导火索,屈原在制定和颁布各种新*策的过程中,早已触犯到了贵族们的利益,由此对楚国王室内外关系的撼动,包括引发的一些潜在的矛盾和危机,楚怀王不是不清楚。

但人都是矛盾的,既希望变革,也害怕改变。在某一个时刻,大概楚怀王也希望屈原消失,还楚国一个安定吧,即便是暂时的。

另外,屈原这一次被流放后,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也没有写忏悔书给楚怀王,相反,他写下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离骚》,在诗中一再地表明和强调自己是高尚清洁的香草兰花,绝不会与旧贵族们同流合污。

当《离骚》中的诗句传到楚怀王的耳朵里,更加坐实了屈原自视清高的罪名,这个时候,上官大夫等人再次趁机添油加醋,更加深了楚怀王对屈原的不满。

2.败给秦国张仪

当时的楚国和秦国,都是大国,暗地里都想吞并对方。有一段时间,楚国、齐国、魏国等六个国家,就联合在一起,准备攻打秦国,这在当时叫“合纵”。

秦国知道后,当时秦国的宰相,也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谋士张仪,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去游说楚国,破坏掉楚国和齐国的合作关系。

张仪剧照

张仪老谋深算,来到楚国后,先去拜访了屈原。

他送给屈原一双白玉璧,希望屈原可以说服楚怀王退出齐楚联盟,屈原一听,严词拒绝,并对张仪说:

“你这是要亡我楚国!”

见利用屈原这条路行不通,张仪脑筋一转,又去找到了楚怀王宠爱的妃子郑袖,张仪拿出白玉璧,表明来意,郑袖高兴地收下礼物,痛快地答应了张仪。之后,郑袖就找到楚怀王,开始使劲儿“吹风”,说秦国使者张仪来了,他找到屈原,说要献给楚国六百里地,以使两国交好,但屈原从中作梗,这件事恐怕成不了了。

郑袖剧照

楚怀王听了,立刻对屈原生出了不满。

第二天上朝,楚怀王就想看看屈原到底会怎么说,等张仪到了后,张仪对楚怀王说:“秦愿献上六百里地与楚交好!”

还没等楚怀王说话,屈原赶紧劝阻说:

“这是秦国的计谋,大王万万不可上当!”

楚怀王见张仪说得很诚恳,倒是屈原要坏楚国的好事,一怒之下,又下令流放了他。

然后,楚国的使者跟着张仪去了秦国,打算领取六百里的地,可是,回到秦国的张仪却“翻脸不认账”,他指着地图说:

“我说的是六里地,哪里是六百里!”

楚国使者一听,很愤怒,赶紧回去告诉了楚怀王。

此时,楚怀王终于想起了屈原,也相信了屈原,但为时已晚。

楚怀王也是个血性男儿,怎可受此侮辱,于是就向秦王开战了。打了一年多,双方都损失惨重。在这个过程中,楚国还弄丢了一座城池。此时,齐国还在生楚国的气,根本不愿意出手相助。

楚怀王剧照

后来秦国和楚国议和,楚怀王为了出这口恶气,对秦王说:“我就要张仪的人头!”

张仪也很有胆识,一个人就到了楚国,但他可不是来送死的。

这一次,张仪故伎重施,先给楚国的一些奸臣送礼,也再次找到郑袖,希望她帮助自己求情。当然,张仪也送上了丰厚的礼物。

就这样,楚怀王再听信谗言,竟然放走了张仪。

那个时候,屈原正外出办事,等屈原回来后知道了,问楚怀王为何不杀掉张仪,此时楚怀王也后悔了,但为时已晚。望着眼前的楚怀王,屈原绝望地摇了摇头,离开了。

屈原,一个才华横溢的楚国大臣,张仪,一个不过是靠嘴巴四处游说的说客,屈原却输给了他。

3.败给公子子兰

子兰是楚怀王的幼子,贪图享乐,无心为国。

子兰剧照

有一次,秦国派使者来邀请楚怀王去做客,说是谈结盟的事情,屈原极力反对,说:

“秦国是虎狼之国,从来不讲信用,您千万不要去!”

但公子子兰却说:

“您应该去,现在秦国强大,楚国弱,秦国主动与我们交好,应该抓住机会,若是不去,秦国觉得丢了面子,又会攻打楚国。”

于是,楚怀王听了小儿子的话,出发去了秦国。果然如屈原所料,秦国扣留了楚怀王,要求楚国割让土地才肯放人。楚怀王断然拒绝,但也无计可施,只能乖乖地做“俘虏”。

这个时候,屈原还在被流放中,但他一直心系楚国,盼着楚怀王能早日回国,并幡然醒悟,远离小人,重用忠臣,强大楚国。在这期间,他写了很多诗以表达心中的期待和志向。

子兰知道后,觉得屈原所说的小人就是他,更憎恨屈原了。再加上当初是因为他劝楚怀王去秦才导致楚怀王被扣,楚国很多人都对他有意见,这让子兰的内心感到不安,甚至是恐惧。

三年后,楚怀王死在了秦国,他的儿子楚襄王继位,把弟弟子兰封为令尹,趁着屈原还没回来,令尹赶紧向新王进言,又说了屈原一大堆的坏话,导致屈原被流放地更远了。

公元前年,秦国白起攻占了楚国首都,彻底宣告了楚国的灭亡,流放在外的屈原知道后,绝望地走向了汨罗江。

屈原劝楚怀王以善恶,说秦国没有信用,不安好心,子兰却劝楚怀王以利害关系,说如果不去,秦国会攻打楚国。

屈原的劝说,都是主观的,是他“觉得”,并且没有根据。

子兰的劝说却有一定的客观性、逻辑性,能够让楚怀王看到可以预见的未来,所以赢得了楚怀王的信任。

大才子屈原,就这样被一个贪图享乐的纨绔公子打败了,想想真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闹剧。

4.败给“关系”

我们常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更准确地说,是只有利害关系。

屈原是个忠臣,但他太相信君明臣贤,一直努力叫醒楚怀王,一直等待楚怀王幡然醒悟,为此,性格耿直的屈原一次又一次直言相劝。

但当时的楚怀王,也身处复杂的利益关系中,难免善恶不分、对错难辨。只要有小人“吹风”,屈原很轻易地就败下阵来。

这事儿,也不能只怪楚怀王昏庸。

再看屈原同时代的张仪、范雎等人,都是平民出身,却都成就了一番大业,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指望君王信任自己,不一味地表忠心,而是懂得有逻辑地陈述利害关系,让君王清晰地看到可能的得和失,反而赢得信任,找到用武之地,做出了成就。

而屈原,出身贵族,一直自视清高,缺乏一种“曲径通幽”的劝谏能力。

而且在一次次被流放的过程中,非但不反思自己,还一再以诗言志,表明自己的正确,更彰显了自己的清高,又怎么能扭转局面呢?

说到底,屈原是败给了“关系”。

在君臣关系中,一再地失去信任。

在同事关系中,又因为被嫉妒而不自知,或者是知道了但不屑于处理,一再地被陷害,直到抑郁至极,跳江自杀。

5.写在最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很多道理放到今天也一样适用。

在家庭生活中,亲友相聚在一起,生活琐事居多,矛盾也不少,但亲情友情能融化很多的矛盾。

但是在职场中,大家是一个团队,在一起就是利益关系,说大了是团队的利益、公司的利益,换一个更好听的名词叫目标,现在流行的是目标量化,说到底还是利益清晰。

在团队中,只表忠心,只讲情谊和信任,不讲目标和利害一定是行不通,也走不远的。

今天,我们怀念屈原,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是自然流露,但其实还应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借助屈原悲剧的一生做更多理性的反思,一个有才华的人,应该在有限的人生中,学会借鉴前人的经验,通过制定清晰的目标,明确利害关系,去成就一番看得见的事业。身与名共存,而不是身受困辱,空留遗憾。

留名,但未成事,是屈原永远的遗憾。在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多的怀念和再隆重的纪念,又能缓解屈原心中的郁结几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2300年后,屈原吃粽子的人很多,但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