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文天祥端午节诗作三首,生作孟尝君,死亦效
TUhjnbcbe - 2023/9/26 19:36:00

端午节,自唐朝之后,就正式作为屈原的纪念日。此之前,虽然民间流传关于屈原投江的各种传说和祭祀,但是上升到国家层面,还是从唐朝开始。不但端午节是法定节日,更将端午那天作为屈原的纪念日。比如皇帝亲自写诗,来谈屈原的爱国忠君。

屈原到底是不是农历五月五日自沉的,已经无关紧要。但是一个楚国士大夫的死,感动了千百万人和千百年的岁月。因为许多人知道他为什么死。

一,一个想改变国家命运的有为官员,他一生都在为楚国谋求出路,没有私心。

二,一个热爱人民和楚国文化的人,他梦想国家富强,人民安乐。

三,当国家灭亡时,做为屈原其实有很多生路可走,比如有渔父劝他隐居,远离尘世到是非,但是他决定以死殉国,告诉楚国人民,一个人对于自己的选择和信仰要执着,只有执着才能唤醒更多的人。

四,屈原死的时候62岁,这在古代是一个高寿的年龄,他由于流放的身份和已经偏老的年龄,无法再像年轻时候一样,组织民众抗秦。但是他的死同样是一种不肯屈服。所以屈原之后,楚国反抗暴秦的斗争一直都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代表着屈原和楚国人的精神延续。

屈原精神一直激励着历代爱国者,为了振兴和挽救国家而努力。自隋唐以后,屈原不再只代表楚国楚地,代表的是中华文明精神里一种为了国家的那种气节。要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者。

太平盛世,是很难彰显这种气节和精神的,但是到了国家危难时候,这种为国而死的壮怀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将人们团结起来,走出家国逆境。

时间推至南宋末年。宋朝有先天的不足,就是军事力量薄弱,而北方游牧民族女真蒙古不断壮大,靠挑起边境矛盾和劫掠生存。而宋朝时期,进入历史气象学中的低温阶段,这些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不断向南扩张。年,金国武力征服宋朝,北宋灭亡。而南宋则失去了半壁河山之后,定都南京,在金国和蒙古的武力高压下,维持了多年的统治。

南宋的前半期,尚能和金国划江对峙,但是到了后半期,*治腐败,蒙古部落崛起,靠铁血征战征服,类似暴秦,南宋风雨飘摇。

文天祥有如屈原一样,生逢乱世,因为他直言,为权臣贾似道不容,在三十七岁愤怒退休。但是他的心一直是关心着国家命运的。

结果两年之后,元朝军队攻打宋朝。文天祥和所有真心爱国者一样,国家有难义不容辞,他散尽家财,招募士兵,主动参与保家卫国的战争,成为南宋反元一面鲜明亮烈的旗帜。在之后的三年里,文天祥带领军队转战江西广东,历尽战地艰苦,血火考验,母亲和孩子死于战地瘟疫。

42岁那年冬天,在广东五坡岭被俘,递送元朝首都大都。在押解的过程中,他目睹了最惨烈的崖山之战,南宋崖山之战失败,数十万军民蹈海自杀。亡国之耻,国殇之痛,只是他无法改变他的囚徒身份,这种沉痛压抑在内心。元朝开出各种优厚的条件,因为只要文天祥愿降,那么一年让他们头疼的抗元旗帜就倒了。但是文天祥不为所动,关押五年后,他从容就义。

他知道自己虽然身死,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不妥协,一定会和屈原一样唤起更多的人,捍卫自己的国家和文明。

这三首端午,应该是在被俘虏之后的五年中所做,他用祭奠屈原,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宋朝文天祥《端午》

五月五日的中午,是端午佳节,一年的南风从南方海上来。我举杯向天,三杯洒地。孟尝君是五月五日出生,屈原是五月五日死的。

我人生一世,生要像孟尝君,挽救齐国于危难,日要像屈原,成为爱国忠*。

我的父母已经死了,他们的坟头,狐兔漫游,我的国家已经没了,只听到亡国的悲声和哭泣。人生不过如露水短暂,人生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

但是只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就是像屈原一样刚烈的心,这种精神不会随着水波流逝。至今楚国地方的人,年年都在江上祭奠屈原,他们并不知道苟活者有多么荣华,但是他们懂得屈原的贵重。我看到这里真的感动啊,文天祥相信人民,相信公道是非正义在人心在民心,这是何等历史的通达。

不要说死是可怕的,也不要说生是令人欢喜的,万物皆有消亡的那天,但是只有真理,天理永远存在。文天祥这个天理和真理,是元朝入侵是非正义的,而抗击元朝,哪怕失败都是正义的事业。为了国家,进行抗争,这是正义,不可动摇的。

从历史的角度,百年不过一天,千年也不过一天。所以我不会贪恋生存,让我高歌在这槐阴翠绿的五月,让屈原精神和我同在!

文天祥和屈原一样是有着历史的清醒,正是这种清醒,他舍身度外。元朝的入侵和铁血就是一个落后民族征服一个灿烂的文明,它或者胜在一时,但绝对不是永远。文天祥有这种自信。当年屈原也有隐居深山的机会,为什么他要自杀?

文天祥懂得屈原,人可以死,爱国的旗帜不能倒下。这是一种抗争,一种血性。有人说屈原是悲愤而死,但是文天祥有自己的理解,这也是唐宋之后士大夫的理解,人可以死,但骨头要硬,这硬气是文明延续的保障。普通人可以愚昧,但是国家的大臣不可以贪生怕死。

“死所初何怨,生朝只自知。颇怀常杕意,忍诵蓼莪诗。浮世百年梦,高人千载期。楚囚一杯水,胜似九霞户。向来松下鹤,今日傍谁门。梦见瑶池沸,愁看玉垒昏。所思多死所,焉用独生存。可惜菖蒲老,风烟满故园。”宋朝文天祥《端午初度》

死得其所,是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一生的故事和经历,靠个人领会完成。我常常有孤独的感觉也很享受这种孤独,只是我愧对自己的父母,他们跟随我南征北战,死于战乱,让我愧疚伤心,我甚至不敢读完诗经之《蓼莪》。

短短浮生百年,只有世外高人才追求长生不老。我这里一杯牢房水,心中却比神仙还富贵。你看看哪里会有仙鹤去投靠世俗的门庭?

我梦见都是瑶台美景,那是我的天国,只是醒来看见山河黯淡。

我既然选择了殉国这条路,肯定不会求生,只是这端午节,处处菖蒲老,如同我不再能够拔剑保卫国家。我只能看着风雨满家国。

其实文天祥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死亡有很大程度上是他期待的,在抗元斗争中,他看到无数的爱国者的鲜血,他经历了战友同僚母亲儿子的死亡,看到了崖山之战的壮烈。他怎么可能投降?如果不能继续战斗,那么死也是一种态度,一种捍卫,一种信仰,一种对正义和为正义而死的支持。

文天祥不只是文官,虽然宋朝重文轻武,他是武将,真正出将入相,知行合一,忠贞报国。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宋朝文天祥《端午即事》

这是又一年的端午,在大都关押的岁月,有人给他了一支艾蒿。元朝北方也统治了很多汉人,汉人保留自己的文化。只是关押在这里久了,故人战死的战死,就算没有死,那也在万里之外。

我的心和从前一样没有改变,但是头发显示出了衰老,我想向屈原一样沉入汨罗江水,但是这里和湘江隔着天长地远啊!

文天祥自杀都没有办法,因为单独羁押,死都是奢侈,只等待他投降。

五年的时间不短了。但是丝毫没有动摇他的意志。文天祥也曾提出过一种方案,就是自己不投降不做官,但是可以隐居,不问世事。但是估计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这不过是想越狱而已。当然元朝忽必烈也不蠢。我要的就是你的大张旗鼓地投降做官,放虎归山?忽必烈头疼不断有反元义军起义,动不动就有元朝高官被刺杀。

在反复权衡之后,忽必烈还是下达杀掉文天祥的旨意。文天祥倒是真正泰然。

他的衣带里留下遗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他对天下读书人所说的话,我是接受中华文明教育而成长起来的人,我们读圣贤书,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国家有难的时候,要勇于站出来,勇于承担。我现在已经完成了我的生命,我的使命,我没有什么可以愧疚的,也希望中华儿女,中华读书人,个个如此!

可以说文天祥是优秀的中华精神和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承者。爱国不惜生命。

元朝存世九十多年,*策残暴,但是人们起义和反元斗争一直没有停止,是这些历史和时代的伟人和英雄鞭策着中华儿女,有屈原,有文天祥。而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永远延续。

端午节,致敬一切爱国先烈!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天祥端午节诗作三首,生作孟尝君,死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