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传说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或称为端阳节)便是由纪念屈原而来。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早年受到楚怀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外交大事。
屈原曾经的经历看起来似乎很风光,但是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伟大的屈原,同样也会遭遇人生的低谷。尽管屈原颇有*治、文学才能,但是后来,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被流放至汉北,楚怀王死后又被楚顷襄王放逐江南。最后,秦国攻破楚国郢都,屈原遂悲痛万分,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今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自尽。
那么,问题来了,屈原之死到底值不值得赞扬呢?
儒家亚圣孟子曾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是如果你有很好的条件或者外部条件有利于人的才能施展,那么你就出去做事情大干一番事业。如果相反,那么就隐居起来完善自己等待时机再出山。
就儒家思想而言,人的生命受之于父母,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并不能轻易损毁。如果一个人轻易自杀,那他的父母会多么的痛心啊,而且他的父母也没有了老年的依靠。甚至他的妻子朋友也会伤心不已。因此,无论如何都要珍惜生命啊。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放弃生命啊。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理想抱负?
从这一点来看,尽管屈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想要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但是无奈楚怀王听不进意见呐,非要赶走正直的屈原。屈原也没有办法。
既然如此,那么也没啥大不了的事情,顶多就是不招人待见,也不至于自杀啊。何况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下郢都后,楚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亡国呢。楚国真正灭亡是在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
但是居士个人认为,屈原文人气太重,过于理想化(从他后来创作的大量浪漫主义作品可以看出来,屈原是个偏于理想化的人。但是要知道*治是非常理性,而且无情的啊。有理想有才干,但是不懂运作,那怎么能搞*治呢?),心中郁结过多,导致想不开想不通,以为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国家就这样完蛋了,一时间纵身一跳便跳进了河里死了。一死万事皆空,但是这也没能丝毫改变楚王和楚国的命运啊。不知道跳入江底后,屈原那时在想什么?有没有后悔过。
就像是现在一些年轻男女谈恋爱一样,如果对方不喜欢自己,那他(她)就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折磨自己,轻生、自残大有人在。用这种方式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有什么意义呢?一开始就不喜欢,等到残了、死了难道还会喜欢吗?
因此,居士认为,屈原的死并不值得赞扬。他的死只是为了成全自己的爱国情怀,成全自己的气节,但是这种情怀与气节并不值得提倡,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爱国情怀与气节,那整个社会就完蛋了。革故鼎新多了,动不动就要死一大堆人。要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非常宝贵,生命存在才能做其他的事情啊。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这个道理。
尽管屈原的死不值得赞扬与提倡,但是这个伟大传奇的人物身上还是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精神:
1.强烈的爱国精神。为了楚国的兴旺发达、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屈原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楚怀王提出了许多建议:对内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修整法度等,对外联齐抗秦等。
但是楚怀王,乃至后来的楚顷襄王本不是特别厉害的贤君,又被小人包围,他们哪里听得见屈原的意见?后来看着屈原烦,就把他流放了。最后,楚都被秦攻破,屈原听到消息后,万分悲痛之下跳入汨罗江壮烈殉国。千百年来,屈原一直被作为爱国主义的典范,因为他以死殉国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大概是最高贵的了吧?值得后人学习。话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屈原的肉体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流传在世人的心中。
2.独立不屈的精神。屈原是很有骨气的文人,为了使楚国富国强兵,他力排众议,在前期,争取到楚怀王的支持,据考证,他曾经在楚国兴起变法,比如奖励耕织,兴修水利,禁朋*,明赏罚等等。屈原曾在他的文学作品《离骚》《九歌》《天问》《九章》中大量表现这种精神,借用香草美人,比喻贤明君子,融入神话故事、历史人物,表现独特的个人精神气质,阐明自己的理想抱负。甚至在屈原遭遇流放后,自己还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可见屈原的独立之精神是很强烈的。
3.文学方面的大胆创新精神。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将自己丰富而激烈的内心情感、大胆的想象与楚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大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巧妙地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局,形成了丰富而自由的新诗体,被后人称之为“骚体诗”,创新了中国文学的样式,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新文学。这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就直接受到屈原的影响,进一步将积极浪漫主义发挥到极致。
后人还将《诗经》中的《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合称为“风骚”,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诗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众多民间诗歌总集,而《离骚》却是屈原一人之作,可见屈原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屈原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座永远无法超越的高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