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说方言飞翔的岳母
TUhjnbcbe - 2023/9/20 20:33:00
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飞翔的岳母

方言

(一)

岳母来北京的数次屈指可数,而且每一次都是因为有绕不过去的大事才来的。

第一次是我和妻子结婚,她正式成为我的岳母,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要出阁了,怎可缺席?她心中高兴,腿脚麻利,飞一般地就来了;第二次是我大女儿出生,她又上调了一级,正式出任姥姥一职,哪能不来?二〇一八年第三次来京,并不同于前两次皆是人间美事。那次岳父患了肺癌,在济南查出来时,已然不太乐观,我医院预约好号之后,在进京就医日期临近时,岳母似乎意识到了生死离别时刻已经迫近,她不顾家人劝阻,执意要陪同岳父同行。那一次她成为了一名寡妇。

岳母最近一次进京是二〇二二年元月四号那天。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妻子提前一天做了核酸,预订好当日的往返车票。翌日上午九点半乘和谐号南下,十二点半到达青州,六百公里,不出站口,接上二妹提前送进站口的娘,转身进入下一班返京高铁,时间间隔五十七分钟,不松也不算紧,正常的人生之旅速度。五点零三分,暮色微沉之中又回到了外型酷似三叶虫的北京南站。

我自诩对接站很有经验。驾车进入地下M层后,选择了一个靠近出站通道的泊位,这样便于接上人后迅速驶离。我来到七号出站口时正好火车进站,不多时便看到了妻子搀扶着肩颈僵固、膝部微曲,即使站立也如履薄冰一般的岳母。她的眼神呆滞平静,看到我时,脸上不但没有笑容,就连一丝一毫关于情绪的表情都没有,一副愣愣的呆苶状。我快步走上前,大声地喊:

“娘!”

岳母的头没动,肩膀没动,上身也没有动,只是浑浊的眼珠稍稍向上扬了扬,算是答应和认出了她的大女婿。我接过妻子手中又小又轻的布包,那是乡村女人走亲戚时常蒯的包袱样式,一块方形花布,四角交叉绾着结。布包里是岳母的几件贴身衣物。我心中诧异,瞟了妻子一眼:不是说好要多住一段时间么,怎么就拿这么一个小小的包袱?她也朝我挤了下眼,我知道她是在说,缺啥少啥回头再买。事实上这是她惯用的尽孝方式,不管是对她的公婆还是生身爹娘,从没区别远近亲疏,都是买贵的买好的,但从来也不管多不多余,重不重复,穿得着还是穿不着。

岳母十岁时丧父,那年她的胞妹五岁,幼弟不足一周,尚在母亲怀中嗷嗷待哺。没了父亲这一顶梁柱,家中的日子更加贫困,已到上学年龄的岳母,没有走进学校的大门,却早早地掮起了生活重担。

岳母的母亲是村里没地位、不受尊重的哑巴女人,她没有上过学,所使用的交流语种基本属于规范哑语以外的自创性荒腔野调,咿里哇啦地乱嚷乱比划,说着和这个世界毫无关系的事情。她不但无法和乡邻交流,也没法和她的儿女们有效沟通。这使得艰苦生活雪上之霜,直接影响了三个孩子的心智发育、成长以及对世界的洞察与认知。举个似乎与妻子的哑巴姥姥没有任何关联的例子,便可知晓这种对世界认知性的缺失是多么严重。

妻子在嫁给我的第一年里,我俩经常吵架,其原因是她对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基本没有燃点,这对我家这样的北京原著民而言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事。另外生于礼仪之邦——齐鲁大地,她竟对各种乡情民俗睦邻礼仪也严重缺失。后来,我就传统节日一事询问过岳母,何时包粽子、何时打月饼、何时摇元宵,她竟然不好意思地笑了,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妻子坦言上学后学到过这些节日名词,但自家从来没过过这些节,上大学时她曾买过一个粽子,但并没有和端午、屈原、汨罗江联系到一起。妻子的话和岳母的赧颜形成了完美印证。我无奈地问过岳母,咱家都过什么节?她很有底气地说:过年!

妻子此番行程当属必要出京,日行千里,朝发夕归,接岳母来京,便是和过年有关。但也是无奈之举。

岳母膝下无子,育有三女。妻子是老大,穷困的家境使她成为了二十多年前的北漂一族。我与妻子未婚时回山东,二妹读初中,小妹上小学。那是我和岳母头一次见面,她时年四十五六岁,不高也不胖,两个颧骨红扑扑的,精气神正健旺,虽然是一名从未出过远门未见过大世面的村妇,但谋求过上好日子的积极劲头十分可嘉,在生活个个方面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养猪、养羊、养鸡鸭鹅,种菜、种树、打理桃田(岳母家是桃农,每年种植青州蜜桃),一天有干不完的活,但她好像一点也不觉得累。淄博是世界五大瓷都之一,与青州比邻,有六十公里之遥。岳父开着大嗓门的三崩子,风驰电掣地去往淄博批采盆、盘、碗、勺等生活用瓷,再运到青州王坟、弥河一带的大集上零卖。每日风雨兼程,自知其中辛苦,但他羞于炫耀这没有技术含量的营生。岳母那时认可了我这位准女婿,她举着一柄小瓷勺眉开眼笑地意会我,中间差价很可观,能挣四毛一呢……岳父听后也得意地眯笑默认……总之,二十年前岳母一家,给我的初感觉很不错,虽然不及北京的生活质量高,但幸福指数并不低,以岳母大人为船长的一家人,都在共同努力,朝着幸福、美好的日子满舵航行。

二妹是八六年的虎,小妹是九一年的羊。二〇一六年小妹结婚时,二妹已是幼儿园里一名俊小伙儿的妈妈了。三个女儿都成了家,忙碌了大半辈子的岳父岳母总算可以稍稍松懈一下,享受享受生活了。可是,天不遂人愿。仅时隔一年多,在二〇一八年秋,岳父由京还鲁后便撒手人寰。老头没了,岳母哭成了泪人。丧事期间,人来客往,鼓乐喧天,众人因逝者而来,逝者入土为安,葬礼即毕,平时生气勃勃的农家小院顿时变得异常冷清。深秋至,霜凝露重,落花成冢,因一人离开而停摆的生活所形成冷清氛围,远比暮秋里的风还要凄清几分。三个已出娉的闺女担心老娘孤独,都要求把她接走与自己一起过活。可岳母执意不肯,言说她走了猪没人喂,鸡鸭鹅下了蛋没人捡,菜园的豆角要搭架了,洋柿子也该如何如何了……推脱理由有一大堆,好像她要凭借一妇人之力也要继续昨日“家”的祥和、美满与繁荣。三个女儿没有办法,遂了她的愿,但是私下约定从老大开始,每年春节轮留回家陪她一起过年,圆满岳母唯一看重的“年”的概念认知与女儿们愧于无法更多回馈的养育恩情。

于是,我挽妻携女,一家人在岁末飞雪时节赶往青州,陪岳母大人一起度过了岳父走后的第一个年。那个春节,一家人过的其乐融融,好像并没有因为岳父的离开而简单化,我感觉那个“年”更加的隆重,仪式感也更加的强烈了很多。岳母早早的发好了两大盆面,揉了一屉又一屉的大白馒头,当揭开大笼屉的时候,满屋子都热气腾腾地,正好贴合了蒸蒸日上的吉祥寓意。在年前时岳母就准备好了丰盛的菜肴,各种冷拼、炸货、炖菜等做得比往年还要多。二妹小妹她俩嫁得较近,距离岳母的村庄只二里余。大年三十下午,她们两家人也赶来一起吃团圆饭,席间,岳母还给她的外孙外女发了压岁的大红包。那个年,岳母家除了没有贴红对联、没有放鞭炮以外,一切都融浸在幸福的祥光里。但是在大家聚在一起守岁聊天的时候,我看到了岳母悄悄抹去了眼窝里淌出的两行泪水。其后的二〇二〇、二一两年的春节,分别是二妹和小妹两家到岳母身边过的年。因新冠疫情防控的原因,虽然出京也很必要,但终于还是担心疫情反复无常,给孩子的学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没能回青州陪岳母过年,只千里连线,电话、视频拜的大年。

去年深秋,小妹突发婚变,独自搬进了单位女工宿舍。在这一年里二妹不负家国重望,成功孕育出第二个山东好汉。这一年,新冠疫情见缓不见退,口罩成为了一年四季的生活必需品,全国各地人民如同玩“打地鼠”的游戏一般,时刻警惕,病*在哪里露头就重锤哪里。二〇二一年,中国还有一项全球级别的体育赛事正在紧张筹备中,即:二〇二二年二月初,冬奥会、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

对于我们夫妻,迫在眉睫也是最为挠头的是即将到来的“年”怎么过?——按照约定,这个春节该是我们一家回山东陪岳母过年的。

不在北京长期生活的人,永远不会理解北京。特别是大疫当前,为了确保首都安全,每个北京人都有责任从自身做起保证做好疫情防控,这叫讲*治;法律上没写,学校里也不教,但能够积极自觉主动的维护,谁也不丢松,这叫首都意识。大女儿读高三,面临高考,现已到了冲刺阶段,小女儿上幼儿园,属于低龄易感人群,一大一小都处于在校学习阶段,家长每天必须向学校如实报备出行轨迹,谁敢瞒而不报,大数据也不答应!眼下,疫情防控是一切工作的重点,举全国之力,确保办好冬奥和冬残奥,不用*府下达三令五申,每个北京人也都知道那是重中之重,因此,“非必要不出京”非虚妄之言。

“出不出京我不管!”十二月底时,妻子刚和二妹在电话里提了一下北京疫情和冬奥,二妹便“翻了脸”,开始抱怨她不拿老娘当回事,只知在北京龟缩云云;二妹还说娘的身体状况很不好,现举箸掬茶都十分困难,已经到了风烛残年身边不能离人的程度。岁末在即、冬奥在即、疫情防控现实如此……一切如箭在弦,且刻不容缓,于是三姐妹连夜召开电话会议,二妹坚守“谁的困难谁克服”的底线,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从妻子挑头,每人赡养岳母三个月,周而复始。

三方电话会议结束,妻子子脸色阴沉,划着手机屏幕开始网上订车票,并以最坏的一套预案给我下达任务:她如因“冬奥冬残奥”、“两会”或疫情防控升级无法顺利返京,第一,大女儿高考,是咱家最大的大事,绝不能因此影响了女儿的一生。你一定要保证女儿的吃、喝及营养充足均衡,确保她别感冒别上火,上学放学按时接送,别让她挤公交乘地铁,避免与外界环境不必要接触,高考前的家长会不能缺席、必须参加且认真记笔记,做好和各科老师随时沟通,另外还要给她做好心理疏导,消除考前紧张情绪,为她考前复习减压增效;第二、每天接送二女儿上幼儿园,照顾好她的起居,吃饱穿暖即可,少吃糖果和零食,按时上跆拳道、钢琴、声乐、美术培训班,每天准时打卡网上思维课,晚间至少阅读三册绘本、讲一个睡前小故事……妻子心中万分牵挂老娘,但迁怒于二妹的矫情和不近人情,咬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临行前一晚,事无巨细地安排着。

我头都大了。

(二)

鸡蛋、牛奶、猪牛羊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完美足量加持了岳母三天,老人家气色便有了明显转变,双目放出光亮,灰黯的脸庞开始显透红白颜色。但说话还是有气无力,脚步细碎而迟缓,手臂哆嗦得仍旧厉害,连续三天岁岁平安,第一天打了一个骨碟,第二天卒瓦(卒瓦:音cèi)了一只白瓷大碗,猪肉饺子撒了一地,第三天岳母嗑药片时玻璃杯再次落地,不一会儿楼下瘪嘴老头就来敲门吵嚷心脏已经接受不了……

桌子上摆着的两粒白色小药片,岳母端着肩颈,低着头一动不动,呆滞着的目光盯视地面上的玻璃碴子,就是像一尊木雕。我知道她非木雕,凝固的目光也是一种情绪,心里面泛动着歉意的微澜。妻子一再安慰她:娘,没事。然后便收拾地面。岳母适时地抬脚、放下。

家中有一鸡翅木做的小板凳,纹路精靓荡漾,酷似锦鸡的翎羽。岳母不坐沙发和软椅,每天抱着小凳到阳台上静坐,不说话也不喝水,阳台是透明的窗,采光极好,窗外青松凝翠景致俱佳。但是岳母坐在小板凳上,哪儿也不看,僵挺着肩膀,保持一个静止的姿势,一坐能坐上大半天。

“娘,您这是干嘛呢?”

她并不理睬我。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于是我连喊三声,岳母才梗梗着脖颈,上身保持着绝对的平衡,蔫蔫地从小板凳上挪开,轻轻地抚摸着光滑的羽毛般纹路的凳面,又轻轻地拍了拍,说了一句话,语声极其微弱,都快听不真了。

“鸡——下蛋,没人拾!”妻子翻译。

“您放心吧,有人拾。”我安慰她说,随即给妻子使了眼色。

妻子当着岳母的面,划开手机,故意以夸张分贝给小妹发去了语音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方言飞翔的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