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汨罗江上一叶舟
不是每个人的学习笔记,都叫知识结构化!
有学生向我反馈:
“我也在做知识笔记,把一条条知识点罗列下来,字迹工整,的确知识点在头脑中的记忆线索清晰多了,有种很清爽的感觉,但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还有学生发出这样的灵*呐喊:
“做知识笔记没用,骗人的,害我在笔记上耽误了不少时间。”
这是为什么?
你真的了解什么是知识结构化吗
知识的摘抄不叫笔记,只能算是知识的搬运工,从书本搬到了记录本上,把零散的知识点重新紧凑地罗列了一份清单目录。
很多人误以为“知识结构化”就是把知识点一一摘抄到笔记上,事实上除了获得一本美观、漂亮的笔记外,它对你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帮助。
问题症结出在哪呢?
知识结构化不是简单的信息罗列,不等于做笔记摘抄!
一个学习者把书本知识有系统地罗列到笔记本上,只是完成了知识结构化的基础工作,知识砖块码齐了,等于盖好房子了吗?罗列知识是不消耗脑力,不费脑子的,只是在时间的进度中消耗了一点点体力和精力的成本。学习作为一项以智力为核心的运动,首当其冲的让脑子动起来。学渣,差等生的笔记,本质上就是“不过脑子”的信息的简单摘录,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与真正的知识结构化隔着十万八千里。
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知识是逐渐积累的,但在头脑中不应该是堆积的。
这个定义的解释比较模糊,普通人看了会一头雾水,不得其要领。
再来看看这个定义,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首先以假设为先导,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假设并罗列问题构成的要素,其次对要素进行合理分类,排除非关键分类,对重点分类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制订行动计划,其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
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对知识以一定流程顺序进行梳理只是大脑完成加工处理信息“输入、存储、记忆”的初级阶段,用笔记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强化大脑的记忆线索,提升你的记忆力,真正的关键核心在于“分析”。
什么是分析?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分析的意义在于
换句说,分析就是辨别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个性),而这种共性和差异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存在的共同点,共同特征;差异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既属于它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
正如俾斯麦说的:一个人有果决的判断力和坚定的自信心,他的机会之多,远非那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人可比拟。
把那些模棱两可的去掉,你才能避免左人生右为难的选择。
人生就是在不断做选择,在选择中周而复始,直至生命停止呼吸。你只有在认识事物的共性和差异后,拥有清晰的头脑才能做出最优化的选择。
所谓认知事物事物共性和差异的能力,就是大众熟知的概念“明辨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之为智慧,老子的《道德经》里把它概括为八个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我们常说的糊涂蛋,就是缺乏明辨是非的认知能力,不少人被各种投资陷阱,虚假广告耍得团团转,丢了钱财也丢性命。
人的知识学习,究竟要获取什么
归根结底本就是在输入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学习明辨知识的是非能力——知识的共性和差异。
从孩子起始的识字“人、从、众;口、吕、品;兔、免;鸟、乌”,到终点的高考来说,文科基本以阅读理解为主,学习的本质就在分辨知识的共性和差异。理科事实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只是理科的知识比较抽象,同样也是在考察各种公式、原理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举个文科的例子说明:
河北卷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18、19题,就是通过4个选项其他的内容详见高考试卷。
这种应试教育能力考查的背后,表现在生活、工作、情感、人际等各方面,你要想在某个领域获得卓越,高人一等,分析,辨别事物之间共性和差异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
比如你要投资,你总得了解下国债、期货、基金、股票的共性是什么吧,尤其是差异,例如股票风险大,你的性格偏保守,那你最好寻求国债,稳健型基金这种投资方式来和自己的性格匹配,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深入讲,国家局势,地区冲突,投资环境与大宗商品之间一系列关联的“共性和差异”,决定了投资资产的涨跌起伏。
再比如,你买件东西时,所谓的“性价比”就是在不同产品之间的性能、价格、款式等的共性和差异中博弈衡量之后,最后做出购买的决策吗?
又例如你去相亲,对对方一见钟情,你总不能直接把对方带回家吧,这是耍流氓,也得看人家愿不愿,难道对方不挑吗?要是你们俩都是一见钟情,只能说明两个人的共性重叠面积大,几乎没有差异,才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吸引力的电流。
如何有效地做知识结构化的笔记
知识、经验在结构化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罗列,信息摘抄,强化信息初级的记忆能力,而是在大脑加工处理信息时在“输入,存储,记忆”的基础上,进入“识别,联想,比较”这种更高级的认识活动,在比较分析中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梳理,归纳和总结,清晰找出知识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而对这种共性和差异的认知正是你对知识形成的记忆理解力,让你具备“一眼看穿知识本质”的能力,使得你的大脑能完成“重组,建构,创造”这种顶级的认知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构化知识笔记的两个步骤:
1、罗列清单
罗列书本知识点的清单,描述知识点的具体特征,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组织有序、清晰的记忆线索/知识地图,强化记忆力。
延伸解读:从学生步入职场,罗列清单的能力做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能力非常关键。很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经常丢三落四,没有优先等级,主次之分,工作效率低下,正是由于没有养成罗列工作任务清单,仅凭大脑记忆的习惯所导致的。
2、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关联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特征,形成知识的理解深度,才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大脑依据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快速连接分析,继而做出快速有效的判断、推理和决策。
对于缺乏天赋的学生来说,这个环节至关重要,仅靠大脑记忆知识点之间差异和共性,是比较困难的;一旦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和其他学习知识点的输入,干扰大脑对信息的分辨能力,此时无论是记忆力和理解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断点和混淆,导致思维的混乱;而知识结构化笔记的作用恰恰在于通过比较分析,清晰地梳理,总结,归纳出这种关系,并通过间隔复习,以符合大脑记忆和理解信息的规律来强化大脑的认知,确保在应用知识时大脑可以快速通过知识清晰的共性和差异,对知识进行最大程度上的“活学活用”。
延伸解读:从学生步入职场,比较分析能力是一个人能否打破工作瓶颈,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突破点。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取决于你能否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洞察出知识和经验的共性和差异,然后优化升级大脑的工作系统,并保持迭代,最后达成自己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一个人之所以工作能力差,职业发展慢,除了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自身内在缺乏知识、经验共性和差异的累积是关键。
小结
知识结构化是大脑加工处理信息,连接底层记忆力(输入,存储,记忆)和顶层创造力(识别,联想,比较)的“转化器”,你对知识共性和差异的明辨程度决定了你的学习能力,你在考试中能否获获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