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东边放水西边插秧,南边耕田北边打药,忙前忙后一整天,管不了几分田;现在,水田连片,沟渠相通,挖开一个口子可以灌溉一片稻田,启动一次收割机可以一天不熄火,省时省工省人力,高效又方便。”受益于“反租倒包”整村土地流转模式,汨罗市罗江镇石仑山村的毛亚文有感而发。
被群众津津乐道的“反租倒包”整村土地流转模式,是石仑山村以*总支书记孙阳辉为“领头雁”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创新摸索出来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承包到户的土地反租回来,集中提质改造,统一规划布局,再将余亩土地承包给种植大户或经济实体,实现了“农户、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互利共赢“三丰收”。
“三步走”走上土地流转新路子
石仑山村背依巍巍青山,门对浩浩汨水,总面积13.6平万公里,常住人口余人,其中*员名。多年以来,该村集体经济“营养不良”。村“两委”班子立足农村实际,顺应发展大势,创新土地流转“三二一”三步走模式,打通了“肠梗阻”,取得了新成效。
第一步:召开“三个会”,赢取最多“赞成票”。
召开“两委”班子会。整村土地流转“破题”之始,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更有部分种植大户联合向村委会表示抵制。刚刚上任的村两委迅速召开班子会,了解实情,找到原因,定准方向,解决心不齐、气不顺、思想不统一的问题。会上决定组建土地流转办公室,由*小组长、*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组成,明确一名村干部专抓专管,解决牵头抓总作用不大、统筹协调力量不够的问题。围绕实际情况,列出土地流转十个清单,一一对应敲定整改对策,解决责任难上肩、落实难到位的问题。
召开农户户主会。前期,农户对土地集中流转*策不甚了解,特别是很多老人将土地当作“命根子”和“饭碗”,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剥夺他们种地的权利,加之一些大户从中“作梗”,农户对这项*策的误解更深。村委会多次召开*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长分别组织召开本组户主会,向群众详细解读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具体流程和收益前景。在得知土地流转收益每亩可增加一二百元甚至三四百元之后,农户纷纷响应,变强烈抵制为积极拥护。
召开种植大户会。对于大户而言,原本从农户手中直接流转土地是第一手交易,没有人赚差价;而现在从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包,是第二手交易,村上赚了差价,他们增加了成本,自然抵制土地集中流转。村委会主持召开种植大户和散户大会,宣讲集中流转的必要性,让广大种植户读懂*策、理解措施、认同流转,并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制定解决方案,化解突出问题。大会重点阐述土地流转的光明前景,以及给承包户带来的巨大效益,虽然表面上村里赚取了差价,但大户不再与众多农户打交道,转而直接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交易,渠道统一,程序简单,过程透明,风险可控。承包的土地面积更大,整体连片,便于种植。凡是土质不好或已经抛荒的农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先治理再转包,增加了亩均产出,降低了生产成本,承包大户看到了好处、算清了账,纷纷从“唱反调”转为“大合唱”。
第二步:签订“两合同”,吃上最强“定心丸”。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流转方签订合同。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拟定流转合同,与村小组签订,小组全体户主签名认同。农田租期不低于五年,租金每三年按时价调整一次。租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每年晚稻收割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发放到农户存折;另一部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折算成农产品购物卡提前发放,可在村级供销合作社购买粮油米面等。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方签订合同。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招投标形式把土地反租给有实力的个人和组织,根据合同规定预先收取约定数额的租金。对于抛荒多年的土地,点对点协商解决,尽量做到全部流转。村“两委”积极引进农改项目,进一步完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协助承包方对“低产田”“抛荒田”进行改造升级。积极引导农户向承包方回购优质农产品,价格低于市场均价。协调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村民到承包方工作,为村民开启家门口就业“直通车”。
第三步:调整“一丘田”,求出最大“公约数”。
对全村农田进行精准测量、实地丈量,按实际面积签订承包协议。针对个别农户要求留口粮田自种或小规模种植的情况,由协调小组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布局,推行跨组调田,调换到水畅、路通的散户集中耕作区,确保承包大户集中耕作不受任何影响,在散户与大户之间算出最大“公约数”。或者采取托管模式,即农户向村惠农中心支付一定托管费用,将育秧、种植、打药、收割等事项全部委托中心,所有农产品都返给农户,既满足了散户意愿,又有利于大户耕种,画出最大“同心圆”。
“三驾马车”跑出改革创新加速度
成立石仑山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设土地流转办公室、供销合作社、乡村振兴互助社“三驾马车”各司其职,协同发展。流转办“一马当先”抓牵头。土地流转办公室以服务“三农”、发展现代农业为宗旨,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为集中流转搭建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流转办通过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全村各类土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