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一提起端午节,人们总会不约而同的联想到屈原,因为相传屈原就是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的。那么今天要讲的不是屈原和端午节的关系,而是和屈原有关的另外一件事!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爱国诗人、*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辞赋之祖”,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就是出自离骚。
而今天要说的是离骚中的另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屈原在诗中堂而皇之的自称为“朕”,毫无顾忌和避讳,用的十分自然,还公开发表,丝毫不怕被追究责任。那么问题来了,“朕”这个字在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或者我们大众的认知中,都应该是皇帝的专用代称,其他人是不能擅自使用的,而屈原只是一个楚国贵族,既非皇帝又非国君,他凭什么可以这样自称呢?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这样的:“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也就是说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朕”是一个可以普遍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所有人都可以自称为朕。
东汉蔡邕《独断》中表达的意思更加明确:”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
综上所述,在当时屈原自称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后来王绾、李斯为了拍秦始皇马屁,建议”天子自称曰‘朕’“,至此才算剥夺了普罗大众的使用权,正式成为皇帝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