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说文人好酒,写作必先饮酒。酒是许多古代诗人文思泉涌,佳作名句迭出的催化剂。如王勃、李白、孟浩然等牛人大咖,都离不了酒,他们的许多名篇佳句,都诞生于酒的催化作用下。
但其实,文人也离不了美食。许多文人不仅是美食家,更是亲自入厨,创造美食的人呢!有的文人,虽然没有创造出美食,但却以自己的忠贞爱国之心和出众的文才,让世人钦佩感念千年,创造出了美食来纪念他。这个人,就是众所周知的屈原。
端午节要到了,屈原的名字又会被人提起。家长和老师会给小孩子讲屈原和粽子的故事,商家会借用屈原做粽子广告,我们会因屈原而有三天假期,各地,尤其是屈原故乡,会发起各种纪念屈原的活动……
哎呀,二千多年前的这个人,有什么样的魔力,让人们对他念念不忘,思念不已,频频纪念?
魔力一:屈原出身好,颜值高,才华又横溢。屈原出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据说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丰神俊朗的一个人,明明能靠脸吃饭,却偏偏才华出众。
二十几岁就当了楚国左徒,整理了楚国民间祭祀神灵所唱的歌,并把它们命名为“九歌”。同时,他还为文学史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并创造了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为后来李白的开拓进取开山劈路了。
魔力二:一生只为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求变法,盼强大,却总是遇到猪一样的上司,两次被流放,三次临危受命,还能高效解决问题。但最终,不敌楚王的平庸无能和反复无常的自我作死。当楚国郢都被秦军攻下的消息传来,四处流浪的屈原,伤心欲绝,纵身跃入汨罗江中。
魔力三:屈原的爱国之心,天地可鉴。“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他几次拒绝了齐国的橄榄枝,“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写下了许多爱国爱民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遭流放却矢志不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这样一位“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人,人们对他的思念,如滔滔江水,永不停息。
赛龙舟,为的是拼命划船去打捞他的遗体。包粽子,投粽子于江,是怕水中的鱼儿啃噬他的遗体,借着这份对他绵延千年的怀念,人们创造出了香甜可口的粽子。可以说,现在人们一说起粽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屈原。屈原和粽子,已经密不可分了。
2
其实,文人和美食,如美人和香草,密不可分,不可或缺。人生在世,说到底都是为一寸长的口子——嘴巴而忙碌,有人平生尽力为口忙,有人却为嘴忙时,还忙出了其他名堂。
提起杜甫,给人留下的都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生活穷困潦倒的印象,这是因为他忧国忧民,用如椽巨笔写出大唐由盛转衰之际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原因,也是他后半生多病衰老,生活艰难的真实写照。
年,痛心于时*的凋弊,辞职的杜甫,应朋友严武的邀请,来到四川成都,经过蜀地朋友的“众筹”,他在这儿过了一段较为安闲和衣食免于饥寒的日子,大大安慰了他那颗“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胃。
在成都,好朋友们的各种馈赠,邻居们葱蒜菜蛋的赠送,让他心情愉悦,病体好转。“来而不往,非礼也!”有一日,杜甫在河里捞了一条大鱼,他高兴异常,亲自掌勺,做了这条鱼,邀请朋友们来吃。
朋友们一进门,闻得鱼香扑鼻。纷纷来看,鱼被开膛破肚蒸熟了,葱姜蒜和芡汁烧热浇入鱼身,碧绿的香菜配上小红椒,撒在鱼身上面。色美味香,十分诱人,众人纷纷问此道菜叫什么?
杜甫羞涩地说,“刚刚现场原创,尚未取名,大家可自行取名。”于是,众人一边品尝,一边取名,浣溪鱼、草堂鱼、成都鱼、杜甫鱼……
杜甫听了,都不满意,说:“我最钦佩五柳先生陶渊明,这鱼背部有色丝,很像柳叶,不如就叫‘五柳鱼’”。众人一听,拊掌大笑,皆同意其言。从此,“五柳鱼”就成了川蜀名菜。
杜甫可能天生擅做鱼,他的另一道鱼菜也很不错。“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二》)
但家贫的杜甫,更会做家常菜。我常常想,如果杜甫在四川长久地住下去,是不是有可能在草堂那儿开个农家乐?“夜雨剪春韭,新炊间*粱。”(杜甫《赠卫八处士》)看这绿色环保无污染的韭菜和小米饭,真让人口水欲滴呢!
3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先生,也是一位美食创造者。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造反,派刺客暗杀了当朝宰相武元衡。朝野震动,群臣就“战”与“和”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关键时刻,韩愈上了一道奏折《论淮西事宜状》,让唐宪宗下了“战”的决心。在刺杀案中受伤的裴度临危受命,前往淮西平叛,韩愈以“行军司马”身份随征。
能文能武的韩愈,向裴度献计,趁吴元济老巢蔡州防备虚空,偷袭蔡州,活捉叛将。裴度采纳,果然一举平叛。同年冬,平叛大军班师回朝。路过襄城(今河南境内)为了不扰民,大军驻扎城外,天寒地冻,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
韩愈想起从吴元济府中搜出的大量胡椒,让人碾碎成粉,配牛肉和豆腐丝,同锅熬成汤,分给士兵们御寒。此汤味美性热,极为驱寒,士兵们喝了后,立刻体热,精力恢复。
主帅裴度连喝三碗犹不过瘾,于是赐名“胡辣汤”。后来,连唐宪宗也极爱喝此味鲜汁浓的汤,称赞韩愈此番美食创新有功,胡辣汤,遂成河南名吃。
4
要说起文人和美食,最不能绕过的就是苏东坡。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与他直接有关系的名吃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等等。
苏轼外放到*州,当地猪肉价贱如泥,他经过一番研究后,创新了猪肉的做法,做出了美味可口的“东坡肘子”、“东坡肉”,又亲自写诗文来推广。结果,一下子,平淡无奇的猪肉,成了当地乃至全国流传千年的名吃。富裕了当地人的腰包不说,还提升了当地的GDP。去年蹿上天的猪肉价,现在想来,不过是二千年前的轮回而已。
《猪肉赋》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还用自己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并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苏轼也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味美却有*的河豚也是他的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七言绝句,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是一句一美食,引人垂涎三尺。
有肉固然好,没肉,萝卜白菜,瓜果蔬菜也可以。外放惠州时,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湖边生长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浸透泥土味的萝卜已超越鸡鸭鱼肉的肥美,成为难以或缺的至爱。
甚至,除夕吃芋头也是他的美味。“松风溜溜作春寒,伴我饥肠响夜阑。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食懒残残。”《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口不择食,天生喜欢美食的苏轼先生,到哪儿都带着一颗童心和好胃口,每到一地,在调研工作时,总是留心当地各种美食,还常常写诗推广带货。“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
《初到*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在惠州,他边吃荔枝,边直播当地的经济作物,并赋诗《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立刻,荔枝成了誉满全国的水果,苏轼的带货量比杨贵妃强多了。杨玉环对荔枝的贡献只是“一骑红尘妃子笑”,代价太大,销量太少了!
自古以来,文人和美食密不可分。文人提升了美食的知名度,美食附庸了名人的风雅。古代文人关于美食的文字,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学到了诗词,不能不说,这种“吃”文化,让我们懂得吃时,更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作者:艳若桃李,女,甘肃省作协会员,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喜欢阅读写作,发表过几百篇文章,有书出版。教书育人责任田,读书写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笔耕不辍,非为大器想晚成,只缘精神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