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屈原式的殉国还是叔本华悲观主义,王国维为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在中国学术史上,陈寅恪是三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师,狷介孤傲,35岁就名列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自负才气绝伦,堂堂华夏看得上的又有几人!但是在此人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唯有陈寅恪跪在地上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能让陈寅恪跪拜的就是鼎鼎大名的王国维。王国维,作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就连对国粹派深恶痛绝的鲁迅都要说,“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年的6月2日,王国维向别的老师借了五块钱,坐了学校的人力车,去颐和园,让车夫在门外等,自己走到昆明湖鱼藻轩投水自杀了。

王国维衣服的口袋中,有留给其子王贞明的遗书,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稿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中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能谨慎勤俭,亦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国维的死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界一大“公案”,王国维为什么死?很多人对其死因进行了诸多猜测与推断,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直就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学术界当前最流行的说法就是陈寅恪的观点,王国维之死是殉道,为日渐衰微的中华文化而死。

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说:“凡一种文化,值其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陈寅恪感叹的不仅是王国维,也是他自己自道其怀借题发挥,以表现他对中国文化的赤子之心,王国维的痛苦也就是陈寅恪的痛苦。陈寅恪曾为王国维写过两句诗:一死从容殉大伦,千秋怅望悲遗志。

陈寅恪和王国维都是那种文化信仰之人,所以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写道:“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

陈寅恪说王国维不得不死,这一点说出了王国维的必然命运,不仅仅是殉道精神,也有其自身的悲剧性。

屈原投江,王国维投湖,晋人庾阐诗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梁启超把王国维之死比作“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视为楚国“忧愁忧思”,赋《怀沙》而自投汨罗江的屈原。陈寅恪感叹“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那么王国维是不是为殉清而死呢?

鲁迅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称王国维“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王国维作为清朝遗老对逊帝溥仪向有国士知遇之感。王国维以秀才身份直入“南书房行走”,成为溥仪的老师,一代帝师的荣耀让王国维感恩戴德。

民国大师里边,两个人的辫子最有名,一个是辜鸿铭,一个是王国维。辜鸿铭的辫子是“立异以为高”,特立独行的做派,辜鸿铭最忠诚于中国文化,以教化欧美为己任。王国维的辫子为谁而留呢?

民国以后,皇帝溥仪的辫子都剪掉了。可是王国维却把本来剪掉的辫子又给带上了。王国维的确是忠诚于文化,但是对溥仪的知遇之恩也是在乎的。后来被溥仪授意可“著在紫禁城骑马”时,王国维还跟挚友罗振玉写信说“内廷虽至二品,亦有不得者”,若在承平年代,是“特之又特矣”,“报称之艰,公将何以教之?”

胡适回忆王国维说:“他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实际上,王国维是一个“老实得像一根火腿”般的人。

王国维虽然日本留学出身,对中西文化造诣很深,但是本质上是个传统的士大夫,心理自然有个屈原情节。

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说:“屈子之自赞曰:“廉贞”。余谓屈子之性格,此二字尽之矣。”王国维揭示了屈原文学的精神就是"国身通一"的具体体现。王国维自己身上无疑也是这种屈原的道德精神。

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宣称“志在必死”,王国维赞叹道:“三百年来,乃得此人,庶足饰此历史,余人亦无从得消息,此等人均须为之表彰,否则天理人道俱绝矣。”

年,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发表《保存大宫山古迹宣言》,对清皇帝破坏此古迹提出批评。王国维积极为清室辩解,并决然辞掉北京大学通讯导师职务。

清华要聘任王国维当国学院教授,王国维首先请示于溥仪,得到溥仪的恩准,才敢应聘。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故宫,王国维曾与他人相邀投河殉节,不过因家人严防未成罢了。正所谓“南斋侍从欲自沉,北门学士邀同死”。

吴宓曾在王国维自沉当天的《雨僧日记》中写道“王先生此次舍身,其为殉清室无疑。大节孤忠,与梁公巨川同一旨趣。”

郭沫若反对王国维殉清的说法,“况且当时时局即使危迫,而逊帝溥仪还安然无恙,他假如真是一位愚忠,也应该等溥仪有了三长两短之后,再来死难也不迟。”

溥仪还活着,王国维又是为谁而殉呢?

王国维不仅有屈原情结,还有一个叔本华。

叔本华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人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而王国维的性格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王国维研究哲学,是因为“体素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他这样描述自己“嗣读叔本华之书,而大好之。自癸卯之夏以至甲辰年之冬,皆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

王国维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来分析《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成了王国维一生摆脱不了的阴影。叔本华虽然阐扬的是悲观主义哲学,然而他却是明确反对自杀的。王国维却是悲观到自杀以解脱的程度。

有人认为,王国维是抑郁症而自杀的。这不过是一种心理推测罢了。

王国维的一生栖栖遑遑,早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科举失败,挚友罗振玉亦与之绝交,自己又天生忧郁气质,再加上生逢乱世,悲观主义始终挥之不去。

王国维作为一个天才学者,本色书生,在政治的漩涡中无所适从,在精神上又感到无所寄托,时局的混乱不堪让他深感悲哀和惴惴不安。

年,王国维听说湖南豪绅叶德辉被革命军杀了,北平风传北伐军要尽诛留发辫者,而且几个不肯剪辫的遗老已被冯玉祥处决。当时北平《世界日报》晚刊上刊登的《戏拟党军到京所捕之人》上面赫然有王国维的名字,虽说是“戏拟”,无疑对王国维是个很大的压力。

作为一个文化大师,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的文化信仰崩塌于前而无能为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乱世之中又如何坚持?王国维以一遗民绝望于清室的覆亡,以一学者绝望于一种文化的式微,屈原还是叔本华,王国维的艰难选择。

关于王国维之死,著名学者叶嘉莹认为:“静安先生乃终于在历尽内心的矛盾冲突,对时代整个悲观绝望之后,以自沉一死殉身于他理想中所欲持守的最后一点清白。他的死乃是性格与时代所造成的一幕极可悼惜的悲剧。”(《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王国维的确是因为绝望而死的,对时代的绝望,对自己的绝望,“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王国维的痛苦是一个“文化遗民”的痛苦,其实也是陈寅恪的痛苦,所以陈寅恪在悼念王国维离世时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