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周末去哪儿⑦端午,我们在蓝墨水的上游,寻找屈原与绿洲
如果有人问大甜甜,最喜欢的诗人是谁?那我肯定不假思索地回答——屈原!
为什么?因为他不仅给我们留下流传千古的名篇,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三天端午小长假,和各式各样好吃的粽子。
请原谅大甜甜皮了一下。但是敬爱屈原,大甜甜是真心的。屈原的才华、气节举世无双,都值得我们后世敬仰。
所以这回,我们趁着端午,来到了汨罗,这个屈原投江的地方。
汨罗是端午的源头,龙舟的故里。既然来汨罗,当然要先了解汨罗江畔的端午习俗。
看了这么多年龙舟赛,吃了这么多年粽子,你知道他们的起源吗?
来来来,大甜甜课堂开课了!
传说五月初五,屈原在汨罗江投江之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划龙舟也慢慢演绎成了有组织性的联村联域的龙舟赛,而现在更是形成了制度化、甚而国际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传说当时,江边的渔夫还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慢慢地就发展成现在的棕子了。
在汨罗,除了划龙舟、吃粽子,还有办盛宴、插艾挂菖、喝雄*酒等一整套丰富而又独特的端午习俗。如今,“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已经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听完了龙舟赛和粽子的传说,也是时候该启程寻找屈原的踪迹啦。
屈子祠内祭龙祭屈,屈子书院聆听屈学讲座,水仙湖中击鼓催桡划龙舟,如今的汨罗江畔,集合了许多与纪念屈原有关的古迹,建成了屈子文化园,让你从各个维度,感受屈原文化的熏陶。
屈子祠
屈子祠位于汨罗市玉笥山,是纪念屈原的古建筑。
屈子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汉代,清乾隆十九年迁建至玉笥山上。屈子祠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
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井。
祠内有多株桂树,树龄都在年以上,每逢中秋节,*、白花盛开,馨香四溢,令人陶醉。
如今,屈子祠已经成了人们拜谒屈子忠*、领略山水画卷的文化圣地。
屈子书院
屈子书院是屈子文化园的核心景点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与汨罗江畔的屈子祠构成一个整体,历史上几次搬迁,总是相随相伴。
屈子书院可不简单哦,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初年,仅比岳麓书院晚建30余年。现在的屈子书院从年启动重建,去年终于揭幕开园。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屈子书院一期工程建筑面积多平米,占地平米,由求索堂、沅湘堂、独醒楼等19个建筑单体组成。建筑形式来源于《楚辞》中的建筑意向,传承着浓厚的楚风历史文化底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院在复建过程遵循古建筑工艺《营造法式》工艺施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榫卯结构穿斗式全木仿古建筑。
看过了这些和屈原有关的古迹,咱们再把镜头转向诗人沉睡的汨罗江,来听听江边的那些事儿。
余光中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这条江并不那么宽广,也不那么磅礴,但是却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泱泱诗河,从两千多年前一脉相承连接到了现在,以至永远的未来。
汨罗江不仅流淌着诗歌与文化,也哺育江畔的人们。可曾几何时,汨罗江也受过伤,往来不断的挖沙船,打扰了江底诗人的长眠,在江上留下了满目的伤痕,而如今,随着生态环境治理的推进,挖沙船早已不见了踪影,江水也变得更加清澈与温柔。
你看,这江畔,就是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
这片美丽的水边绿洲,常常引来“远道而来的朋友”做客哦,快跟我一块儿,踏上这片美丽的“地球之肾”看个究竟吧!
我说的“远道而来的朋友”就是可爱的候鸟了。看着眼前这座草绿水清、群鸟翔集的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你能想象得到,十年前,它是什么模样吗?
大甜甜也不卖关子了。
年以前,这片沿汨罗江蜿蜒向西北延伸的湿地,除了与屈子祠隔江相望的自然生态大草原,基本没有湿地的影子。因为汨罗江矿产资源丰富,砂石利益诱惑大,沿江有数十个砂场,河床被挖得满目疮痍。
水质恶化、杂草丛生,不少鸟类只短暂停留,从未久驻。
年12月底,这一大片湿地,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试点之一,汨罗决定全面“拯救”湿地。采砂场全部取缔,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接踵而至,先前的“砂场”完成了一场彻底的蜕变。
如今这片湿地上,芳草鲜美,绿茵缤纷,中华秋沙鸭、鸳鸯、斑鱼狗等诸多珍稀野生鸟类都选择来这儿栖息、越冬。
(资料图片)
尤其是中华秋沙鸭,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它对水质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哦!
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都爱来咱们的湿地做客,正说明,我们汨罗江水质好了,湿地环境好了。
鸟儿们都来了,你还不来吗?选个天气好的时间,来湿地上郊游、赏鸟、拍鸟,融入自然吧。
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临近端午,大甜甜在节目拍摄中,遇见了络绎不绝前来拜谒屈原的人们。两千多年过去了,“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屈原,在时间的长河中,得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双脚踏上汨罗江畔的土地,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那些屈原留下的故事,用心去感受两千年前诗人的精神世界。
不过请记得,纪念屈原的最好方式不是悲情,而是不辜负这个时代。
好了,这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策划、文案、出镜:田甜
摄像、剪辑:严若鹏
图片、航拍:唐俊
[责编: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