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赏联丨蓝墨水欤上游只属汨罗江新湖南 [复制链接]

1#
蓝墨水欤上游只属汨罗江——赏析李元洛《端午新联》文丨余三定李元洛既是著名学者(诗歌评论家、诗歌理论家、诗歌美学家),著作等身,成果众多,影响巨大,也是著名散文家,既创作了一系列专题诗化散文,也用散文的笔法撰写学术著作,在中国当代别具一格。与此同时,他也发表过一些很有影响的旧体诗和对联,几度被《中华诗词》评为优秀作品。几年前我曾在《湖南日报》评析过李元洛写平江幕阜山的组诗,在今年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要在此赏析他最近创作的4副端午新联。李元洛的第一副对联:“中国诗坛第一人,但推屈子;两间遗泽无双地,唯有汨罗!”上联写屈子(屈原)为“中国诗坛第一人”,既是说屈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在产生的时序上为第一,也是说他的影响为第一,这种新颖的高度评价是很准确的;下联写“两间遗泽”除了汨罗“无双地”,是说因为有了屈子在汨罗留下不朽诗篇、最后在汨罗投江,汨罗便成了天地之间(即“两间”)独一无二的地方。这副联先歌颂屈子,再赞美汨罗,屈子与汨罗融为了一体,人们提到屈子必然会想起汨罗,人们提到汨罗也必然会想起屈子。第二副对联:“万乘兵车,秦皇霸业经十三年即已烟消火灭;一枝椽笔,屈子诗骚历千百载仍然霞蔚云蒸。”将屈子与秦始皇对照、对比着写,秦始皇有“万乘兵车”,成就了“霸业”,然而不过经历“十三年”后即“烟消火灭”,可谓短暂至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而已;屈子则用他的“一枝椽笔”写下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诗骚”(诗篇),历经“千百载”至今仍然“霞蔚云蒸”(鲜活生动),至今仍然极富生命的活力,屈子是超越时空的,屈子是永恒的。第三副对联:“万古不磨,洞庭波兮木叶纷飞云梦泽;千秋长颂,蓝墨水欤上游只属汨罗江。”既写大自然的亘古不变,又写屈子开创的文脉源远流长。上联引用屈原《湘夫人》诗中描写洞庭秋景的诗句“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瑟瑟,树木轻轻地摇动;洞庭湖上的水波微微荡漾,树叶也轻轻地打着旋下落)所描绘的情景“万古不磨”,至今不变;下联引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诗*在南方》所说的“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的名句(顺便说明:很多人以为这是余光中一句诗,实际是文章中的一句话,余光中《诗*在南方》一文写于年6月,是为纪念屈原而作,该文后收入《青青边愁》一书),说明自从屈原到了汨罗江后,汨罗江就成了诗歌的源头、中华文化的源头,这个源头(“上游”)流淌至今,“千秋长颂”。可见,这副联上联写自然,下联写人文,上联化用屈子名言,下联化用余光中金句,古今映照,相得益彰,妙语连珠,天造地设。第四副对联:“谁轻言:两千年天风猎猎把先贤后哲都吹入历史;我重听:五百里江水泱泱将往烈遗贞仍唱到今朝!”这副联重在写屈原精神不老、屈原灵*不死。上联写两千年的漫长时间如“天风猎猎”(比喻独创,极为形象、生动)“把先贤后哲都吹入历史”,这是对否定历史杰出人物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的批驳,也是作者有感而发的针砭;下联中“五百里江水”,既是指汨罗江水,也是指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江水泱泱”的描写也十分具象、可感,“将往烈遗贞仍唱到今朝”,说明屈子文化、中华文化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充满青春的活力。李元洛理论与创作双管齐下,既会弹也会唱。历来咏赞屈子与端午节的对联不胜枚举,已届老年的李元洛之《端午新联》,可谓立意新颖而高远,对仗巧妙而精工,堪称青春依旧、生面别开的力作。[责编:刘瀚潞][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