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贺知章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到底应该怎么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安全的方法 http://m.39.net/pf/a_4792653.html

不论是张若虚“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还是陈子昂“二十二字可泣*”的《登幽州台歌》

亦或是汉乐府“短章中神品”的《上邪》

若学习过格律,起初都会让人产生

“古名作也不押韵”的想法

事实上,这是语音变迁产生的结果。

譬如四明狂客贺秘监那妇孺皆知的《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依格律而言,其一诗中的“回”“衰”“来”应该并压一韵。事实也是如此——此处“回”音huái,在现代汉语中,已弃之不用。衰,音shuāi。

衰,在《辞海》中共有两种读音:

衰,音shuāi,意为“衰弱”“衰老”“衰败”“衰亡”;

衰,音cuī,意为“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或“减少”。

﹡《谷梁传序》:“昔周道衰微”,“衰”,音shuāi,意为衰败;

﹡《吕氏春秋·去宥》:“人之老也形盖衰”,“衰”,音shuāi,意为衰老。

﹡《齐语》:“相地而衰征”,“衰”,音cuī,指由大到小按一定标准递减;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致,梁弘御戎,莱驹为右”,“衰”,音cuī,指丧服。

﹡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yù)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衰”,音cuī,意为减少。

因为“回”的古音已经弃用,所以当代很多版本的诗词鉴赏书粗暴地将《回乡偶书》其一里的“衰”注解为cuī,以使“回”“衰”同韵,但这样既没有正解“衰”的本意,也忽略了尾句的“来”。

细究起来,诗词曲中的异读指不胜屈。

唐人金昌绪的五绝《春怨》:

打起*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此诗“儿”“啼”“西”依五绝格律皆须入韵。“儿”,在古代属八齐韵,音ní。这一读音,在如今的闽语等南方方言中仍能听见。

诗圣杜子美《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语,

投诗赠汨罗。

依五律的平仄,“何”“多”“过”“罗”,均为平声。“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过”,音ɡuō。如今,在表古国名、姓氏时“过”仍要读成ɡu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者”,古音jià。

卢照邻的七言《长安古意》,全诗凡34句,共字。头四句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样,压的都是平水韵中的仄韵上声: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

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

一群娇鸟共啼花。

这么一说,便能明白,第一句的“车”,肯定不读“chē”或“jū”——此处“车”,音chā。

异读的背后,是古人思维和文化的体现。异读的不断简化,产生了现行汉语无法完全解读典籍章句、诗歌辞藻的局面,不可避免地为我们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提高了难度。

诚然,现代汉语简化了学习和使用难度,但摒弃古音,会让我们在读古人章句、赏前修墨宝的过程中,美感大打折扣。部分学者认为,异读在今天最具价值的体现,就是让人真正感受到汉语的音韵美。

逢异读字就异读的行为是不可取,但掌握异读方法,却能让我们在翻阅经典时,所解不致偏、所感不致浅;也更能让我们在诗词曲的音律之美里,与古人隔代同慨、跨世共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