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悲伤 [复制链接]

1#
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m.tech.china.com/tech/article/20210907/092021_869661.html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知死不可让兮,原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诵完这首《怀沙赋》,屈原闭上眼睛,带着笑容跳进汨罗江,忧国之泪早已经流干,笑容也是一种悲伤。

龙逢比干,杀身以谏国君,以身殉国,虽悲亦壮,而他呢?“……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郁郁不得志,感伤自己的忠信不被相信,反而为小人之言所伤,一首《离骚》除了抱怨几句还能做什么呢?看着楚怀王一次次上当,最终竟然死在异国。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呢?“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知死不可让

兮,原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

诵完这首《怀沙赋》,屈原闭上眼睛,带着笑容跳进汨罗江,忧国之泪早已经流干,笑容也是一种悲伤。

楚国一天比一天衰落,却无能为力,怀王虽死,那份义愤却更加强烈。

没有机会再让怀王听取自己正确意见,继位的倾襄王依然近小人。楚

国前途可忧!

如果死谏有用,他不怕挖胆剥心。但是,这个“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死谏除了能够为“自己”留下一个“美名”外,并不能唤醒任何人,而他并不愿卖忠求名。

心中的义愤变成抑郁,终于,在汨罗江再也抑制不了。

临死之前,却是一个陌生渔人见证他的最后时刻。

惜字如金的《史记》在记录屈原时,花了大篇笔墨,结合屈原的作品着重评述了他的人生和思想,可见,司马公对屈原的认可。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求贤之心人皆有之,可是,个人观念不同,看待所谓的贤才角度也不同,怎么来区分真贤还是假贤呢?逆耳就是忠言吗?

历史不仅仅是故事,从中可以得到很多个人的体会,不过,正史读起来比较枯燥。

这类通史演义可以增强可读性,反过来再引起对史实产生兴趣,是非常好的书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