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你吃粽子了吗?
你爱吃甜的还是咸的?
每到端午节都会引发甜咸粽子大争论
北方朋友:我喜欢吃甜粽
南方朋友:我喜欢吃咸粽
那么,关于粽子的由来,你知道多少呢?
甜粽和咸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以前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和老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
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很多人认为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的,其实并不是
端午节是上古先民祭龙演变而来
吃粽子和划龙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
早在春秋时期
人们就会用菰叶
也就是茭白叶包裹黍(shu四声)米做成牛角状
成为角黍
还有用竹筒装上米
再密封之后用火烤熟称为筒粽
有人问那时候的粽子是什么馅的?
甜的还是咸的?
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中就写道:
俗以菰叶裹黍米,
以淳浓灰汁煮之,
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尝之。
“淳浓灰汁”就是草木灰浸泡过的水,
用这种水浸泡黍米
再过上叶子煮熟
不但没馅,这草木灰的味道,想想也不好吃吧
其实早期的粽子只是祭祀用品
并没有推及到日常生活中
直到西晋时期
粽子才和端午节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这过节一定要吃的东西
那必须要味道好啊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
粽子的口味才多了起来
人们在粽子里加入了肉类和板栗、红枣、赤豆等等
还会加入一种叫益智仁的中药材,成为益智粽
不得不说,古人连吃个粽子也得图个吉利
到了唐宋时期
就是甜粽子当道了
后来唐朝人发明了粽子的新吃法
用糯米裹着红花香料做成粽子
吃的时候切片装盘淋上蜂蜜
咱唐朝人真是太会吃了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九子粽
所谓九子粽
就是九个粽子连在一起有大有小,有咸有甜,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是馈赠亲友很好的礼物
唐玄宗曾赋诗: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意思是端午佳节到来,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又有“九子粽”可以让人们尝新。
到了宋代
当时的百姓脑洞大开
发明了果脯粽子,也叫蜜饯粽
就是把各种果脯包进粽子里
口味应该是相当不错
就连苏东坡也有“时于粽里见杨梅”
甜粽子吃多了总想换换口味
到了元明时期
粽子里的馅料,出现了猪肉
书里就记载了“猪肉醢料”
就是把猪肉做成肉泥,放到粽子中蒸煮
但具体什么味道,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清代,出现了火腿粽
这应该是很多“咸粽*”的最爱吧
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里
记载了火腿粽的做法:
粽子中放好火腿一大块
封郭焖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
食之滑腻温柔
肉与米化
(老王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到了现在粽子的口味就更多了
甜咸粽子应有尽有
你爱吃什么馅的?
在评论区告诉老王吧~
插播一条农业资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6月1日的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夏粮主产区小麦收获过两成
各地抢抓晴好天气,有序推进小麦机收。
真是“粽子香,艾叶芳,灿烂心情赛春江”
老王在这里祝各位朋友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