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楚辞之祖。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着后世历代仁人志士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端午节即是起源于屈原之死,不过最早只是流传在荆楚地区。
端午赛龙舟
屈原约公元前年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少年时代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闻,志向高远。他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熏陶,故而对贫苦百姓有着深切的同情。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诗歌当中有着深切的体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屈原早年很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因为他极受楚怀王的重用,遭到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毁谤。楚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不再采纳他的谏言,甚至几次将他放逐。痛心于君王善恶不分的屈原满怀悲愤,在流放途中写下了一系列的诗作来抒发胸怀,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离骚》。在他的诗歌里,对楚国的山河和人民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他痛斥小人当道祸国殃民,表达着对国家命运的忧患。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缚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几十年后,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汨罗江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即源于屈原之死。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争相划舟楫以打捞这位可敬的爱国诗人,还准备了许多米用榈叶包裹,投向江中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鱼儿咬噬。还有老者拿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江里的蛟龙,让它不能伤害屈原。因为屈原投江的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这一天,荆楚之地的人们便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他。到了隋唐以后,这个习俗不再仅限于当地,而是成为了全国性的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端午佳棕
屈原虽死,但精神永存,他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和艺术想象的神奇意境。《离骚》是屈原最为重要的作品,是他以自己的理想、激情、遭遇、痛苦乃至生命所铸就的宏伟诗篇。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李白《江上吟》书:“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苏轼则称:“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屈原墓屈原祠屈原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