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31/4365496.html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越来越呈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面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伟大新时代召唤精彩新创作,文学工作者须“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用心用情书写新山乡巨变的历史纵深、文化厚度、思想深度,用鲜活语言、生动细节写活乡村变迁史和新乡土人物成长史,为乡村画像、为时代立传。

深入生活,把握山乡巨变丰富内涵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槛。”文学来源于生活,当代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把握山乡巨变所蕴含的历史纵深、文化力量和思想变迁。

把握山乡巨变的历史纵深。从社会学角度看,中国乡村百余年来的发展,经历了或正在经历乡村启蒙、土地革命、农业合作化、农村联产承包、土地流转“三权分置”、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大事件”。由此产生了许多文学名篇,比如反映土地改革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反映农村合作社的《创业史》《山乡巨变》,反映改革开放、乡村新生活萌动的《哦,香雪》《芙蓉镇》,反映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乡村国是》《十八洞村十八个故事》等。当前,反映湖南新山乡巨变的文学作品中报告文学优势明显,小说精品还显不足。新时代乡土文学要出精品,需要创作者依然葆有乡土文学大家周立波“上山砍柴挑土,下田插秧踩田”的决心、柳青到皇甫村一住14年的恒心。

感受山乡巨变的文化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土文学创作的宝藏。比如凤凰乡村文化成就了沈从文小说《边城》的纯净人性世界,汨罗乡村文化造就了韩少功小说《马桥词典》的独特叙事,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文化锻造了新时代红色基因。当代作家只有深入乡村,才能深切感受新农村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实践,进而激发文学创作动力、增添作品文化底蕴。

体悟山乡巨变的思想变迁。扶贫在于扶智、扶志,如何扶智、扶志?乡镇企业基础薄弱,产业如何兴旺?乡村青年奔赴城市,农村如何实现人才振兴?农村医疗、养老和教育振兴如何实现?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作家可通过到乡村采风、挂职锻炼、参加工作队等方式走出书斋、走向田间地头,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收集素材、激活灵感。唯有亲历,方能感悟推进乡村振兴、催化山乡巨变的思想伟力和现实智慧,把握乡村的思想变迁历程。

勇于创新,写活新山乡巨变史诗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新山乡巨变是一部人民不断创造更加美好乡村生活的奋斗史,当代作家须用振兴之勇、家国之情、蝶变之艺写活新山乡巨变史诗。

彰显民族复兴时代主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乡土文学创作应彰显民族复兴时代主题,体现党的为民情怀,助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描画乡村生态和谐、生活富裕,传播“人民至上”“和谐共生”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刻画人物思想观念变化、性格成长,透显人性之美和奋力拼搏、昂扬前行的时代精神。

用爱描绘乡村新生活。当今中国是现代中国,也是乡土中国。乡村是美好记忆,是家乡和远方。当年,在沈从文笔下,乡村和城市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而如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迈入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自然美、传统美与现代美在这儿浑然交融,山清水秀、现代农业、工业园区、乡村书屋、网络直播、乡村球场、广场舞蹈在这儿和谐共存。文艺工作者当以饱含热爱的笔触描绘乡村新生活、书写乡村振兴故事,塑造坚韧不拔、昂扬前行的新时代乡土文学经典形象,激励人们用美丽乡愁与现代生活构筑更加幸福的未来。

用鲜活语言展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暴风骤雨》的欧化语言叙写转向《山乡巨变》的益阳民俗语言表达,作家周立波印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代作家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应注重注入中华民族多元生活元素特别是新时代元素,以生动鲜活的文学语言展现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乡村文化特质、时代风貌、生活气息。(文/匡代军)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转载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