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是民国时期非常活跃的一个军阀,直系军阀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较为正直的一个军阀,他反对将胶济铁路的权益出卖给日本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曾想拉拢吴佩孚,也被他严词拒绝。同时吴佩孚还是首位登上《时代》杂志的中国人,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足见他的国际影响力。
那么这样一位出色的军阀,究竟是怎么走向没落的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吴佩孚的性格有缺陷,不够厚黑,不适合当老大。当曹锟下野,他当了直系老大后,他的性格缺陷自然而然的就导致他走向了穷途末路。第二次直奉大战之前,通过吴佩孚多年的武力兼并、扩张,曹锟麾下的直系军阀可谓是兵强马壮,不可一世。
然而直系的这种强盛,只是一种假象。当时的直系军阀,其内部其实有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身为领袖的曹锟太无能。曹锟这个人没什么野心,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当总统,一圆自己的国家领袖梦。对于直系各派系的整合,使直系军阀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联盟,没放在心上。
第二个问题就是吴佩孚和直系其它实力派的矛盾。吴佩孚在北洋系中属于小字辈,不是说他年纪小,而是指他发迹晚。直系和皖奉先后翻脸后,吴佩孚通过他惊人的军事天赋,四天打败皖军,六天打败奉军,风头占尽,让很多直系将领对他很嫉妒。比如曹锟的两个弟弟就多次在曹锟面前说吴佩孚的闲话,说他会篡位。虽然曹锟不信这些流言蜚语,但吴佩孚在直系内部的号召力还是很有问题的。很多人都不服他。
第三个问题是吴佩孚的政治主张。吴佩孚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曾经提议,中国的前途要交给国民决定,不能由军阀独裁。并且他还曾高调宣称自己的“四不主义”,说自己不做督军,不结交外国人,不住租界,不举向外国举债。
他的这种政治主张,明显触犯到了直系实力派的利益。并且由于他不做督军,拒绝了帝国主义拉拢。这就导致他没地盘,背后也没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正是因为吴佩孚不愿意被帝国主义国家拉拢,所以苏联和日本才专心扶植国民党和奉系,对付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
虽说,吴佩孚打仗很厉害,他仅用四天就击败皖军,六天就击败了奉军,在军事能力上挑不出任何毛病。但是,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当时军阀们都讨厌他,帝国主义国家忌恨他,就连直系的同僚也不信任他。
他的这种刚直且颇有理想主义的性格,在北洋时代的混战中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所以当年10月,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临阵倒戈,逼迫曹锟下台,并与张作霖南北夹击吴佩孚后,直系军阀很快就散摊子了。
年底,吴佩孚从天津南逃,准备到南方纠集残部反击。但前面说了,吴佩孚的性格不讨人喜欢,所以他南下后,南方各省的直系督军都不买他的面子。
有的人,比如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了自保,就不顾吴佩孚的提议,单方面联合段祺瑞,拥护其复出主政,并与冯玉祥和张作霖媾和。吴佩孚跟这帮人二五仔谈不拢,只得被迫回到河南老巢想办法。
回到河南没多久,他屁股还没坐热,冯玉祥就追杀了过来。面对国民军十多万大军,吴佩孚仅剩的三万残兵很快就再次溃败,他又被迫逃到了湖北。当时的湖北督军是吴佩孚的心腹萧耀南,吴佩孚本来对他很是看重,觉得别人能辜负他的提拔之恩,萧耀南绝对不会。
然而还是前面提到的老问题,吴佩孚的仇敌太多,就连昔日出生入死的老部下萧耀南也害怕受牵连,不让吴佩孚入鄂。于是,吴佩孚这个在半年前还登上美国杂志封面,呼风唤雨的大军阀,竟然就落得了一个无处可归,四处流浪的境地。
吴佩孚在鄂豫边境待了一段时间后,鄂军第一师师长寇英杰看不下去了。他早年受过吴佩孚的恩惠,他的师长职务就是吴佩孚提拔的。所以看到吴佩孚狼狈不堪的样子后,他就放开了省界关口,还为吴安排了住处。
后来,早年同样受过吴佩孚恩惠的湖南督军赵恒惕和四川军阀杨森说情,萧耀南内心也是极度惭愧,最终才也就同意吴佩孚进入武汉。但进归进,萧耀南和吴佩孚立了君子之约,湖北的事,吴佩孚不能插手。
于是,吴佩孚就在湖北下野休养,整整蛰伏了十个月之久。
年10月,奉系强势插足长江流域,眼看自己的地盘要落入奉系手中,东南五省的直系军阀这才终于醒悟,决定联合起来,建立五省反奉同盟。但是由于大家都是同床异梦,各不服谁,所以昔日的二哥(大哥是曹锟)吴佩孚就被直系众将领又请了出来,主持大局。
当时萧耀南很怕吴佩孚会作妖,但他又阻挡不了吴佩孚出山。于是最终吴佩孚在河南督军靳云鹗、浙江督军孙传芳、湖北督军萧耀南的拥立下,于年10月21日在武汉建立讨贼联军总司令部,他任总司令。
讨贼联军司令部成立后,大战正式开打。孙传芳军的战斗力不错,一个月时间就消灭了奉系的三个师。控制了东南五省。其后冯玉祥反水,策划郭松龄反奉,让奉系内斗,他趁机占领了华北,气势汹汹的要统一北方。
吴佩孚和冯玉祥有旧仇,眼看冯玉祥这个二五仔如此嚣张,他心中的怒火点燃了。为此吴佩孚又策划了一个“讨冯”方案,希望直系众将领能随他一起讨伐冯玉祥。
由于孙传芳和冯玉祥没矛盾,而且孙传芳刚得罪了张作霖,不想再得罪冯玉祥,因而孙传芳就极力劝阻吴佩孚不要开战。同时萧耀南也附和孙传芳的主张,力主吴佩孚不要四面结仇。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孙、萧的主张是正确的。可吴佩孚当时听不下去,结果就给后来直系的覆灭埋了个大坑。
年初,眼看吴佩孚要对自己下手,冯玉祥很害怕。他主动宣布下野,希望以此消弭国民军与吴佩孚的旧怨,维持反奉同盟。但吴佩孚根本不理会,他背着孙传芳和萧耀南暗联张作霖,共同讨冯。孙传芳和萧耀南知道后,对吴佩孚大失所望。(萧耀南因为这件事,被吴佩孚活活气死了。同样也是因为这件事,半年之后,北伐军痛殴吴佩孚时,孙传芳为泄愤,故意见死不救)
吴佩孚挥师北上后,起先,仍然支持他的几路直系实力派,如河南督军靳云鹗对他的决定还是非常卖力的。
但是,由于吴佩孚拿下河南和直隶后,分脏不均,把河南督军位置给了寇英杰(就是可怜吴佩孚的那个师长),直隶督军给了齐燮元,让众人大失所望。于是,就在吴佩孚联手张作霖打冯玉祥后没多久,他在直系内部就已经是人心近失了。
年7月,北伐军誓师北伐。此时的吴佩孚还在北京与张作霖义结金兰,对身后起火一事毫不知情。年8月19日,国民政府的北伐军渡过汨罗江,开始直接进攻吴佩孚的地盘,吴佩孚此时才如梦初醒,但以为时已晚。
年9月底,吴佩孚在湖北的精锐部队被全歼,吴佩孚率卫队逃亡河南。此前对吴佩孚愤愤不平的靳云鹗直接指挥部队缴了吴佩孚的械。后来北伐军二次北伐,吴佩孚只得再次流亡,这一次他跑到了四川,被四川军阀杨森收纳。
到了杨森那里后,吴佩孚本应低调,但他却在白帝城竖起“孚威上将军”的大旗,引起中外瞩目。蒋介石闻之大怒,密电杨森将其扣押。但杨森很够意思,坚决不扣押。为此杨森被南京政府免职,其部内讧,继而又引发了一次川中大战。
民国二十八年(年)12月4日,由于之前拒绝日本人的拉拢,这天他被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指使的日本牙医杀,一代军阀自此落幕。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