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非常复杂,往往会充满着各种奇怪的效应,尤其是“首因效应”更是可怕,它几乎会让我们的判断力失真。该如何成功的避免首因效应?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一种效应理论,它也被称作是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所谓“人不可貌相”,其实正与首因效应相关,至于该如何避免首因效应?我们还是看看古人的做法:
一、张松
人的面貌是天生的,虽然现代存在整容技术,但是古代却没有,只能顶着一张天生的面容面对一切。毫无疑问,面目丑陋确实会在人际交往中占据劣势,继而令首因效应显现。
三国时期刘璋的手下张松,是一位貌丑之人,但他胸有大志,一直盼望着能立下大功。为此,他曾携带西川地图去拜见曹操,却被曹操拒之门外,原因很简单,只是由于自己的长相太对不起观众。张松气愤之余,便带着地图改道投靠刘备,刘备礼贤下士,并不认为张松丑陋,刘备得到地图,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二、杨雄
人生来就有缺点,任何人都不例外,所谓“十全十美”,只不过是一些奉承的话而已,首因效应出现的源头,也正在于此。
杨雄是西汉文帝时期的大才子,进入到朝廷为官后,一直被同僚寄予厚望,可谓是前程似锦。然而杨雄却有一个大毛病,即天生患有口吃病。正因如此,他也被皇帝瞧不起,称他是“口吃官”,认为其作为一名官员,连正常交流都无法做到,又何谈协助自己治理国家呢?因此,杨雄的才能也得不到施展。然而杨雄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醉心于笔耕不辍,最后终于完成了《方言》巨著,为后世语言学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三、屈原
人与人的性格不同,有人生性耿直,有人生性谄媚,有人喜欢仗义直言,有人则更喜欢趋炎附势。相比之下,仗义直言者往往会受到排挤,而谄媚之徒却善于钻营投机,毕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向来喜欢秉忠直谏,却因为耿直遭到贵族们的排挤,无奈之下只能自投汨罗江,造就了千古冤屈。屈原一心为国为民,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他的能力不亚于伍子胥,却终因为“耿介”,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不好而失败。
四、张嶷
首因效应最可怕之处,在于一个缺点就能遮蔽所有的光辉,瑕不掩瑜的道理人人皆懂,却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将其“亮点”发掘出来。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民间三国武力值排行榜上,赵云无疑是排名较高者。然而,蜀国有一位将领完全可以与之比肩,此人正是张嶷。张嶷因为放荡少礼,一直被朝廷官员视作讥讽的对象,刘备也十分看不起他,只能将其派往边疆镇守异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张嶷的预言能力堪比诸葛亮,战略眼光也强于关羽、张飞等人。清代李光地曾评价张嶷道:赵云、张嶷不只具备为将者的谋略,二人遇事明决、老成持重,实乃刘备托孤重臣之选”。可惜的是,在首因效应的影响下,他的才能被彻底埋没,只能庸庸碌碌的过完一生。
五、梁鸿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耿直之人往往最不受人欢迎,原因是他们即使说出了真话,却也会因为打破了和谐的气氛而被敌视,其中埋藏的首因效应着实令人深思。
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人,也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放荡不羁,看不惯封建朝廷的黑暗,故此曾气愤的写下《五噫歌》,用以讽刺统治者的奢侈,由此引得汉章帝十分不满,对其大加批评。
自此之后,梁鸿顿感心灰意冷,从此改名换姓,隐居于南方一生没有做官,朝廷也失去了一位栋梁之才,令后人唏嘘不已。
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尽善尽美,对于“首因效应”,我们要尽量加以遏制,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绝非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只有我们能够清楚首因效应的危害,才能静下心来长久观察,继而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
参考资料:《汉书》中华书局出版班固著
《史记》中华书局出版司马迁著
《三国志》中华书局出版陈寿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